首页 理论教育 江水曲线分流,水经注全鉴

江水曲线分流,水经注全鉴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世谓之江曲者也。三国吴之公安县,晋改为江安县,今湖北省公安县。三国吴移治今湖北省公安县,西晋又移治今湖北省江陵县。江水向左边分支流出的是中夏水,右边有中郎浦分出。江浦通向右边,南支流向西转弯,江水河道极度弯曲,世人称为江曲。江水又东流,涌水注入。江水左岸汇合高口,是个高水入江的江浦,右岸与黄州相望。江水又东,右得兰溪水口,并江浦也。

江水曲线分流,水经注全鉴

【原典】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yí)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

江水又东,涌水注之,水自夏水南通于江,二水之间,谓之涌口。《春秋左氏传》所谓阎敖游涌而逸者也。江水又径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吴陆抗所筑,后王濬(jùn)攻之,获吴水军督陆景于此渚也。

又东南,油水从东南来注之。

又东,右合油口[1];又东径公安县[2]北。刘备之奔江陵,使筑而镇之。曹公闻孙权荆州[3]借备,临书落笔。杜预[4]克定[5]江南,罢华容[6]置之,谓之江安县,南郡[7]治。吴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曰南平[8]也。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武陵郡[9]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诸陂湖。自此渊潭相接,悉是南蛮府[10]屯也。故侧[11]江有大城,相承云仓储城,即邸阁也。江水左会高口,江浦[12]也。右对黄州[13],江水又东得故市口,水与高水通也。江水又右径阳岐山[14]北。山枕大江,山东有城,故华容县尉[15]旧治也。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江水左迤北出,通于夏水,故曰子夏也。大江又东,左得侯台水口,江浦也;大江右得龙穴水口,江浦右迤[16]也,北对虎洲,又洲北有龙巢,地名也。

【注释】

[1]油口:今湖北省公安县北,为古油水入长江口

[2]公安县:即下文的“江安县”。三国吴之公安县,晋改为江安县,今湖北省公安县。

[3]荆州:中国古九州之一,秦统一前属于楚国武帝时置荆州刺史部,管辖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各一部。东汉治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东晋时定治今湖北省江陵县。

[4]杜预:西晋文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传世。

[5]克定:平定。

[6]华容:古县名,西汉置,今湖北省潜江县西南。一说在监利县北。

[7]南郡:古郡名,战国秦置。三国吴移治今湖北省公安县,西晋又移治今湖北省江陵县。

[8]南平:古郡名,西晋置,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北。

[9]武陵郡:古郡名,汉高祖置。东汉治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10]南蛮府:熊会贞按:《晋书·职官志》,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江左初省,寻又置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1]侧:临近、靠近。

[12]浦:小水流入大水的交汇口。

[13]黄州:今湖北省公安县南。

[14]阳岐山:今湖北省石首市西。

[15]华容县尉:华容县武官。

[16]迤:延伸。

【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到华容县西边,夏水从这里分出。

江水向左边分支流出的是中夏水,右边有中郎浦分出。江浦通向右边,南支流向西转弯,江水河道极度弯曲,世人称为江曲。(www.xing528.com)

又流向东南,在华容县南边有涌水流出。

江水又东流,涌水注入。涌水自夏水南面与江水相通,汇流处叫作涌口。二水之间,就是《春秋》所说的阎敖游涌而奔逃的地方。江水又流经南平郡孱陵县乐乡城北,此城是吴陆抗所筑。后王濬攻城,就在渚上浮虏了吴水军都督陆景。

江水又往东南流,油水从东南流入。

江水又向东,在右边汇合油口;接着向东流经公安县北。刘备逃奔到江陵时,派人筑城镇守。当时曹操正在写信,听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吃了一惊,不觉把笔掉在地上。杜预平定江南后,撤废华容另行设县,叫江安县,是南郡的治所。吴把华容南乡设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名南平。县域里有条油水,水东面有景口,靠近武陵郡边界。景口东边有沦口,沦水南流与景水汇合,又向南流与澧水和各陂湖相通。从这里开始,深潭接连不断,岸上全都是南蛮府驻军的地方。从前靠近江边有大城,相传是仓储城,就是军粮储备仓库。江水左岸汇合高口,是个高水入江的江浦,右岸与黄州相望。江水又向东流到故市口,这里的水与高水相通。江水又向右流过阳岐山北。阳岐山靠近大江,东边有座城,是从前华容县尉的老治所。大江又向东,在左边汇合子夏口,江水向左分出支流,流向北方,与夏水相通,所以叫子夏。大江接着向东流,左岸有侯台水口,是个侯合水入江处;右岸有龙穴水口,也是龙穴水中入江处,右岸有港汊通入,水口北对虎洲,洲北有个叫龙巢的地方。

【原典】

船官浦[1]东面即黄鹄山[2],这里林涧甚美,谯郡[3]戴仲若野服居之。山下谓之黄鹄岸[4],岸下有湾,目之为黄鹄湾[5]。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6],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7],凭墉藉阻,高观[8]枕流。上则游目[9]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寔[10]舟人之所艰也。

【注释】

[1]船官浦: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

[2]黄鹄山: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

[3]谯(qiáo)郡:古郡名,东汉置,今安徽省亳州市。

[4]黄鹄岸: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5]黄鹄湾: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6]夏口城: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7]开势明远:地势开阔辽远。

[8]高观:瞻望高远。

[9]游目:纵目、放眼四望。

[10]寔(shí):同“实”,实在、的确。

【译文】

船官浦东面就是黄鹄山,这里山林溪涧十分优美,谯郡人戴仲若当山野村夫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山下叫黄鹄岸,岸下有湾,名为黄鹄湾。黄鹄山东北方与夏口城相望,城是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这座城倚山临江,视野开阔,凭借坚城和大江险阻,可从无忧地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欣赏奔流的大江,放眼下面江中激浪汹涌的险流,船夫在这里航行,实在是非常困难的。

【原典】

江水东径琵琶山南,山下有琵琶湾,又东径望夫山南,又东得苦菜水口,夏浦也。江之右岸,富水注之,水出阳新县之青湓(pén)山,西北流径阳新县,故豫章之属县矣。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1]衣羽而去。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言是鸟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亦谓之夜飞游女矣。又西北径下雉县,王莽更名之润光矣,后并阳新。水之左右,公私裂溉,咸成沃壤,旧吴屯所在也。又东流注于江,谓之富口。江水又东,右得兰溪水口,并江浦也。又东,左得青林口,水出庐江郡之东陵乡。江夏有西陵县,故是言东矣。《尚书》云: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者也。西南流,水积为湖,湖西有青林山。宋太始元年,明帝遣沈攸之西伐子勋,伐栅青山,睹一童子甚丽,问伐者曰:取此何为?答:欲讨[2]贼。童子曰:下旬当平,何劳伐此?在众人之中,忽不复见,故谓之青林湖。湖有鲫鱼,食之肥美,辟寒暑。湖水西流,谓之青林水。又西南历寻阳,分为二水:一水东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于江,《经》所谓利水也。右对马头岸,自富口迄此五十余里,岸阻江山。

【注释】

[1]悉:全部。

[2]讨:讨伐。

【译文】

江水向东流过琵琶山南边,山下有琵琶湾,又向东流过望夫山南边;又向东流,有苦菜水口,是个夏季有水的入江口。江水右岸,有富水流进。富水发源于阳新县的青湓山,向西北流过阳新县,这座县城是从前豫章郡的属县。那地方女鸟很多,《玄中记》记载:阳新有个男人,在水边得到一只女鸟,就和她同居,生了两个女儿,都长了羽毛飞走了。豫章一带人家抚养孩子,都不让孩子的衣服暴露在外面,说这种鸟把尘土落在孩子的衣服上,孩子就会生病,所以也称女鸟为夜飞游女。富水又向西北流过下雉县,王莽把下雉改名为润光,后来并入阳新县。富水左右两岸,无论公田私田,只要有水灌溉,就都成为良田沃土,从前是吴国屯田的地方。继续向东流入大江,入江口称为富口。江水又向东流,右岸有兰溪水口,也是一个入江河口。再向东流,左面有青林水,汇合青林水入口。青林水发源于庐江郡东陵乡。江夏有个西陵县,所以这里称为东陵。这就是《尚书》中记载的:江水经过九江流到东陵。青林水向西南流,积聚成为湖泊,湖西有青林山。南朝宋太始元年,宋明帝派遣沈攸之西征讨伐刘子勋,在青山伐木作桩。看到一个十分清秀的孩子,问伐木人道:你们砍这些树做什么用?答道:用来讨伐叛贼。孩子说:下旬就该可以平定了,何必麻烦砍树呢?说罢在人群中忽然一闪就不见了。所以湖就叫青林湖。湖中有鲫鱼,吃起来又肥又鲜,并能抵御寒暑。湖水向西流,称为青林水。青林水又向西南流过寻阳,分成两条水:一条向东流,通大雷,一条向西南流进江水,就是《水经》里所说的利水。寻阳右边与马头岸相对,从富口到这里五十多里,两岸山重水复,异常险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