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改教师:决定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新课改教师:决定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揭示,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作为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其次是对课程的思想和理论加以学习,将其精髓吃透。在新课程中所具有的新学生、新内容和新环境的条件下,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

新课改教师:决定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研究揭示,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3]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课程与教学系统在空间结构上,是由教师、学生、内容以及环境等四大要素构成。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作为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

1.教师作为课程研制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首先要参与课程的规划工作,包括教材的编制和开发等。其次是对课程的思想和理论加以学习,将其精髓吃透。再就是对教学信息手段加以研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并在研究学生学习背景的基础上编制出学校情境中体现在班级层次上的课程规划或教学设计(如教案),进而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学的内容信息。

2.学生作为课程与教学系统的要素,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学生一方面要对内容进行意识定向,主动地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内容进行感知学习。另一方面则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教师指导,有效地内化经过教师加工的教学内容。此外,通过评价,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调节教师在课程研制、内容学习加工、教学手段方法选择及利用等多方面的活动;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行为本身进行正确强化和错误纠正,有针对性地调节学生的学习。

3.内容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www.xing528.com)

内容主要限于学程的范围,“是指某一学程中所包含的特定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任何特定的课程内容项目可以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反之,不同的课程内容项目也可以为任何给定的教学目的服务。”[4]离开了内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了无米之炊,也就没有沟通渠道,无法使教学系统优化而发挥作用和产生功效。内容需要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其能主动产生反应的环境中的特殊条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互动。从内容到经验的转换,需要对环境进行设计和开发。

4.环境是指影响课业进程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分为班级、校内和校外三个层次

就教育而言,环境一般包括物质、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物质环境,如班级教学用品,教室装饰、美化,学校图书设备,文体器材,社区物质条件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社会环境,如班集体组织状况,师生交往水平,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养,家长素养,社会风尚等;心理环境,如班级心理生活状况,校风,教风,学风,社会心理面貌,传统观念等。三类环境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营造出一定的教育环境,从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结果。

在当代社会和教育教学转型背景中,环境凸显出了文化的本性,环境实质上是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就教育活动来说,环境就包括了各种空间里、各种时间进程中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文化因素。从文化结构逻辑看,就存在着实体性环境类型和功能性环境类型:前者分为教室、宿舍、校园、家庭和社区等环境层次,后者则分为生理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交往环境、符号环境和活动环境等。[5]

这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基本状态。其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内容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开发者和决策者;对于环境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新课程中所具有的新学生、新内容和新环境的条件下,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