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永红老师:人生必然与偶然的教训

张永红老师:人生必然与偶然的教训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永红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之事,有必然,亦有偶然;但偶然之事往往源于必然之因。因此,我们既不必为不如意之偶然而感到懊丧,亦不应因“幸运”之偶然而投靠侥幸。然而,我又时常感到人生的偶然之中又有着某种必然。偶然是一种意外,而必然则显示出某种冥冥注定。人生毕竟是单向的,因此倒不如说,这种种的偶然也都是一种必然吧!

张永红老师:人生必然与偶然的教训

张永红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张永红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之事,有必然,亦有偶然;但偶然之事往往源于必然之因。因此,我们既不必为不如意之偶然而感到懊丧,亦不应因“幸运”之偶然而投靠侥幸。

我漫长的求学生涯之中有两个偶然:一个偶然是考大学时刚好压线被录取,而另一个偶然是我的心理学专业是阴差阳错被老师改的。或许在外人看来,我的第一个偶然中透露着一种幸运,因为压线被录取与因一分之差而落榜实在是人生之两极。然而,这种幸运只是往下看的幸运,往上看却是不幸运的,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名列前茅,从未想过会以最后一名的侥幸姿态考上大学。可以说,我不仅不为这所谓的“幸运”而兴奋,反倒为此颇受打击。但后来一想,我的高考失利也正反映了我考前心理的失衡,毕竟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在这方面完全是一头雾水。于是,我的第二个偶然,倒是逐渐将我引领到这个新的领域之中,让我认识到人的心态、心理素质以及心理认知是多么重要。

然而,我又时常感到人生的偶然之中又有着某种必然。偶然是一种意外,而必然则显示出某种冥冥注定。进入大学以后,我刚开始是很颓废的。我就好像被那两个“偶然”抛入一汪死寂的池水,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在当时,心理学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不太明朗的。不管整个社会也好,还是学生自身也好,都不知道这个专业出去以后到底能干什么。在大学毕业前夕的三月份,我们专业的许多毕业生都还没有找到工作。可我们根本谈不上焦虑,因为谁都找不到工作。在我们看来,找不到工作好像并不是我们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记得当时我们班有14个同学去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学校参加了校园招聘会,但这些学校基本上没有对心理学专业有需求的,并且大多数学校只招博士或者硕士,如果没有硕士,就要最优秀的本科生。总之,需要一层层严格的筛选。这样,筛到最后,我们大多只能成为被淘汰的渣土,再次沉入那汪死寂的池水之中。

但是当时,我又隐隐觉得人生中可能会遇到转折。那时的我找不到工作,也没想着要考研,就那么静静地等待着什么出现似的。大学时有几个老师对我影响非常大。其中有一位老师自己是博士,而他也是通过他导师的引导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于是在1996年的6月,我与这位老师聊天的时候,他无意中问起我考不考研究生。不过那时我一直觉得没什么好考的,因为是师范专业,我当时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中小学教师。而且有些特别优秀的同学去了沿海地区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科任老师,还有更多的同学直接转行政治老师、生物老师等,从事本专业的很少。总之即使未来就业之路一片茫然,我也没有想过考研。于是在那次交谈中我向老师坦然回答自己并没有这个想法,但老师的回答令我记忆犹新。他当时只那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既然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不尝试考研呢?这也不失为改变现状的一种方式呀。”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建议,将我直接推向了考研之路。还记得在临近毕业的那个三月份,有几个学校来我们这里招老师,我是有机会进入泉州师范学院或湖南文理学院工作的,但是,当时我的考研成绩已经出来了,我已被西南师范大学录取。于是未来的两条路摆在我的面前,参加工作还是读研究生?最终,我选择了后面一条路。人生毕竟是单向的,因此倒不如说,这种种的偶然也都是一种必然吧!(www.xing528.com)

我的大学时期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那时候我们班实行民主竞选,每年都会通过自荐演讲和民主投票来竞选班干部。因为班干部基本上是大家轮着来的,每年都要换届,到大三的时候班里很多同学都已经当过班干部了,所以到了又要换届的时候,我们的前任班长跑来鼓励我也去试试,但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结。我本来成绩优异,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长,可是突然有一次被学习委员报告班主任说我工作不称职,这件事之后我和她交换了职位,而我从此后就不愿再当班干部了。这次挫折使我大大丧失了信心,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而且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也有些抬不起头。但大三这次竞选,我还是决定听从前任班长的鼓励再次尝试,并在其激将法之下决定去竞选班长。幸运的是,我当时的得票竟是班上最高的,这出乎意料的结果使我信心倍增。

我发现很多时候,我总会以悲观而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事情。比如,我曾经担心自己是否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之后我又担心自己是否能适应大学生活,适应了之后我又开始焦虑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诸如此类,而这次竞选亦是如此。但最终的竞选结果告诉我,尽管我并不擅长在公众面前去展现自己,因为我一没胆量二没技巧,可竞选班长并不仅是看一个人的演讲水平如何,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认可和工作态度。现在作为大学老师,我也会通过一些私下的沟通来弥补上课中表达的不足。总之,大三的这次竞选是对我的一次极大的鼓励和认可。不过这次竞选之后,虽然我得票最高,但我还是申请做了学习委员。因为,虽然我从竞选中重拾了信心,但也不至于被意外的结果冲昏头脑而失去了对自己的判断。我太了解自己了,我自认为的确缺乏做班长的那种管理驾驭能力。当然,我的学习成绩也不突出,从大一到大三基本上都在班上第26名。于是为了配得上学习委员这个名号,我果断下定决心把我们班的学习风气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都给提上来。一开始,我在班上成立了一个学习兴趣小组,但无奈响应的人非常少,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跟老师们沟通的方式把同学们真正的需求衔接起来。学习委员本就是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我那时候就在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资源,然后供同学们进行调研、咨询、测量等实际训练之用。在我担任学习委员的那一年,我们去了当地的实验小学、幼儿园戒毒所、女子监狱、少管所等很多地方,不但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专业技能。我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对心理学和我的整个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到了研究生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我的导师黄希庭。无论是他在学术上的严谨,还是他在做人、做事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导我有了很大的改变。而那个时期的我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出了一些小问题,因为我总是不太愿意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性格有些封闭。有一次,一个01级思政专业的学姐和我一起组织了男女同学对视这样一个活动,当时很意外地多出了一个女生,师姐就开玩笑地说要我和这个女同学一组。我当时很尴尬,都不敢看那个女生的眼睛,而她却多次主动要求与我对视,发现我不敢直视她之后,她还说:“老师,我是不是不漂亮啊?”这可让我更尴尬了。这件事情之后,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觉得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后来我还开了“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课程,也是想通过这门课程来改变自己和学生。那时候选课的人很多,有260多个学生,上课地点在荟文楼。虽然当时我就上了“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心理学”两门课,但当初这么一个很小的事件,却坚定了我整个教育教学的成长。这其中既包括了我自身的成长,又包括了学生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