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任务内容及步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任务内容及步骤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机后,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向CMOS供电以保存其中的信息。4)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在完成POST自检后,BIOS将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的启动顺序搜寻硬盘驱动器、光驱、网络服务器等有效的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Award BIOS是由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为广泛。在其主菜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菜单项,如图11-1所示。图11-1 Award BIOS设置主菜单主菜单上共有13个项目,具体如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任务内容及步骤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其实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现在的主板BIOS几乎都采用Flash ROM(快闪ROM),它是一种在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可对其Firmware(固件)进行更新的集成电路块。BIOS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如下。

1)BIOS中断调用即BIOS中断服务程序。它是微型机系统软、硬件之间的一个可编程接口,用于实现程序软件功能与微型机硬件的衍接。程序员也可以通过中断的方式直接调用BIOS中断程序。

2)BIOS系统配置微型机部件的情况是放在一块可读写的CMOS RAM芯片中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化,是指主板上一块可读写的存储芯片,也称之为CMOS RAM,它保存系统CPU、软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等部件的信息。关机后,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向CMOS供电以保存其中的信息。如果CMOS中关于微型机的配置信息不正确,则会导致系统性能降低,零部件不能识别,并由此引发系统的软硬件故障。

3)POST上电自检。开机后BIOS最先被启动,然后它会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进行完全彻底的检验和测试。如果发现问题,则会分两种情况处理:严重故障时会停机,没有出现任何提示或信号;非严重故障则给出屏幕提示或声音报警信号,等待用户处理。如果未发现问题,则将硬件设置为备用状态,然后启动操作系统,把对计算机的控制权交给用户。

4)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在完成POST自检后,BIOS将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的启动顺序搜寻硬盘驱动器、光驱、网络服务器等有效的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

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Award BIOS、AMI BIOS、Phoenix BIOS、AWARD-PHOENIX BIOS等几种类型。Award BIOS是由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为广泛。进入BIOS设置的方法各不相同,大部分进入BIOS设置为“DEL”或者“ESC”,但是也有部分BIOS是“F10”或者“F2”等。

1.BIOS设置的各项说明

AWARD BIOS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BIOS。在此只介绍一下AWARD BIOS中的有关设置选项的含义和设置方法。在其主菜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菜单项,如图11-1所示。

978-7-111-46742-7-Part02-32.jpg

图11-1 Award BIOS设置主菜单

主菜单上共有13个项目,具体如下。

●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功能设定):设定日期、时间、软硬盘规格及显示器种类。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功能设定):对系统的BIOS高级特性进行设定。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功能设定):设定主板所用芯片组的相关参数。

●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设定菜单包括所有外围设备的设定,如声卡、Modem、USB键盘是否打开等。

●Power Management Setup(电源管理设定):设定CPU、硬盘、显示器等设备的节电功能运行方式。

●PnP/PCI Configurations(即插即用/PCI参数设定):设定PnP即插即用界面及PCI界面的参数,此项仅在系统支持PnP/PCI时才有效。

●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设定频率/电压等。

●Load Fail-Safe Defaults(装载最安全的默认值):载入默认值作为稳定的系统使用。

●Load Optimized Defaults(装载高性能默认值):载入最好的性能但有可能影响稳定的默认值。

●Set Supervisor Password(设置超级用户密码):设置超级用户的密码。

●Set User Password(设置用户密码):设置用户密码。

●Save&Exit Setup(保存后退出):保存对CMOS的修改,然后退出Setup程序。

●Exit Without Saving(不保存退出):放弃对CMOS的修改,然后退出Setup程序。

在BIOS设置主界面中,通过键盘上的<←>、<↑>、<→>、<↓>四个方向键,可以在不同设置项目上移动。例如,光标定位到“Standard CMOS Features”设置选项,按<Enter>键后就可以进入标准CMOS设置界面。

2.STANDARDCMOSSETUP(标准CMOS设置)

这个选项可以设置系统日期、时间、IDE设备、软驱、错误处理方法和显示系统内存信息等,如图11-2所示。

978-7-111-46742-7-Part02-33.jpg

图11-2 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置)

(1)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

利用“Date/Time”两个选项来调整日期与时间:通过方向键可以切换到不同的活动目标,然后按<Page Up>或<Page Down>键即可修改具体的数值。

(2)临时关闭硬盘或光驱

将光标移到一个IDE设置选项上,按<Enter>键进入其设置画面,选择“IDE HDD Au-to Detection”选项,则系统会自动搜索该IDE接口上的设备。如果需要临时禁用硬盘或光驱。只需要打开该IDE设备的选项,把“IDE Channel 1 Master”设置为“None”,则该IDE接口上的设备将被关闭,系统将不再使用该设备。

(3)设置软驱模式

如果系统中安装了一个软驱,则必须在“Drive A”中设置好软驱的类型,例如“1.44MB 3.5in”;如果计算机中没有安装软驱,则必须将“Drive A”“Drive B”全部设置为“None”,否则计算机在自检时会出现错误。

(4)设置错误报告方式

窗口中的“Halt On”(系统挂起)选项用于指定在检测到何种错误时,BIOS将停止启动过程。建议选择“All Errors”,这样当BIOS检测到任何一种错误时都会向用户报告。

(5)系统内存信息

“Base Memory”(基本内存)、“Extended Memory”(扩展内存)、“Total Memory”(内存总量)三个选项显示的是当前系统的内存信息,可通过检查以上显示的内存信息判断内存是否正确安装,容量是否准确。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设置,见图13-3)和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设置,见图11-3、11-4)

978-7-111-46742-7-Part02-34.jpg

图11-3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设置)

978-7-111-46742-7-Part02-35.jpg

图11-4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设置)

在高级BIOS设置和高级芯片组设置两个窗口中,能够设定的BIOS参数非常多,某些选项对整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下面介绍常用的影响PC性能的BIOS设置,其他一般选择默认设置即可。

(1)修改启动盘的优先顺序

在高级BIOS设置中,“Boot Seq&Floppy Setup”主要用来设置启动盘的优先顺序。系统默认的第一启动盘是软盘,第二个才是HDD(硬盘)。为了加快启动速度,可以将第一启动盘设置为硬盘。如果需要“光盘启动”,也就是第一启动盘需设置为光盘。

(2)优化CPU性能

在高级BIOS设置中,主要有“CPU Internal Cache”“External Cache”“CPU L2 CacheECC Checking”等几个与CPU性能有关的选项。

●“CPU Internal Cache”(CPU内部缓存)和“External Cache”(外部缓存):建议设置为“Enabled”。分别打开“L1 Cache”和“L2 Cache”,以使CPU的性能得到发挥。(www.xing528.com)

●“CPU L2 Cache ECC Checking”(CPU 2级缓存ECC检查):建议设置为“Disabled”。“ECC”即“错误检查与校正”。其作用是在数据传输时进行检验核对,如果该功能设置为打开,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时的准确性,不过会使整个系统的处理速度降低,所以建议设置为关闭。

(3)优化图形系统

●打开相关缓存。在高级芯片组设定窗口中,一般可以看到“System BIOS Cacheable”“Video BIOS Cacheable”“Video RAM Cacheable”三个选项。它们分别指是否用板载二级缓存来存储系统BIOS、显卡BIOS和显存。对老主板来说,最好把它们都设置成“Enabled”,而新主板使用默认设置即可。

●设置“AGP Aperture Size”。这一选项主要用来控制系统内存中的多少空间可以分配给AGP作为视频显存使用,预定值有32 MB、64 MB、128 MB、256 MB,建议将其设置为系统内存总容量的1/4~1/2。

●设置“AGP 8×Support”。若使用的显卡是AGP8×的,则选择“Enabled”,否则可以选择“Disabled”。

●设置AGP快写缓存。“AGP Fast Write Capability”(AGP写入缓存设置)选项,建议设置为“Enabled”。

3.Integrated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

在BIOS设置主界面中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如图11-5所示,主要是针对各种接口进行详细设置,这其中很多功能都可以使用“Auto”(自动)来让系统决定。常见选项如图11-5所示。

978-7-111-46742-7-Part02-36.jpg

图11-5 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

(1)优化硬盘设置

●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中的“OnChip IDE Device”选项设置里可以优化设置硬盘。“IDE HDD Block Mode”(IDE硬盘加速模式)建议设置为“Enabled”(打开),这样可以加快硬盘的传输速度。

●“IDE DMA Transfer Access”(IDE DMA转移地址)建议设置为“Enabled”,即可以打开硬盘的“DMA”功能,使整个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

●“On-Chip Primary PCI IDE”(主板主IDE端口)和“On-Chip Secondary PCI IDE”(主板从IDE端口)必须设置为“Enabled”,这两个选项是用来打开或关闭IDE1和

IDE2端口的。设置为打开后,主板上的IDE端口才能正常工作。

●“IDE Primary Master PIO/UDMA”(IDE端口PIO/UDMA模式设置)在两个IDE端口设置的下面,都有四个子选项,用来设置该IDE端口的PIO及UDMA模式。开启主板上的IDE端口后,可以使用这些选项调节硬盘的可编程输入输出模式(Programmed Input/Output,PIO)模式。数值越高,速度越快。UDMA功能则是开/关硬盘的Ultra DMA模式,数值越高,速度越快。

一般情况下,这几个选项都可以设置为“Auto”。目前的主板都能自动根据IDE设备的速度来选择相应的模式。

(2)优化设置SATA硬盘

SATA硬盘的使用与BIOS设置紧密相连。由于不同主板厂商所用的Serial ATA控制芯片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在BIOS中打开SATA功能,其选项名称也各不一样,不过选项一般都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窗口中。因此,只需在此设置窗口中查找带“Serial ATA”字样或与Serial ATA控制芯片厂商名相同的选项即可。这里只需将该选项设置为“Auto”或“Enabled”。

而更多的厂商是在BIOS设置中添加了诸如“Serial ATA Controller”“Serial ATA Setting”“Serial ATA Bridge”这样的选项,建议设置为“Enabled”或“Auto”。

978-7-111-46742-7-Part02-37.jpg

图11-6 Power Management Setup(电源管理设置)

4.PowerManagementSetup(电源管理设置)PnP/PCIConfiguration(即插即用与PCI状态设置)

电源管理设置如图11-6所示,它用来控制主板上的“绿色”功能。该功能定时关闭视频显示和硬盘驱动器以实现节能的效果。即插即用与PCI状态设置用来设置即插即用设备和PCI设备的有关属性。这两个大选项中的所有子选项对系统性能及使用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般都可以使用默认值,如图11-7所示。

978-7-111-46742-7-Part02-38.jpg

图11-7 PnP/PCI Configuration(即插即用与PCI状态设置)

5.Frequency/Voltage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

通过“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和电压控制)设置窗口,可以对处理器的频率、工作电压,内存电压、AGP电压进行调节。

(1)关闭“频展”

在“Frequency/Voltage Control”设置窗口中,一般都有一个“Spread Spectrum”(频展)的选项。如果处理器正处于超频状态,则该选项必须设置为“Disabled”,否则会影响超频成功的几率。

(2)对CPU进行“超频”

在频率和电压控制窗口中,一般有“CPU Ration Selection”(CPU倍频选择)、“CPU FSB Clock”(CPU前端总线频率)、“AGP/PCI Clock”(AGP/PCI频率)等几个与超频相关的选项。

通过“CPU Ration Selection”可以设置CPU的倍频,不过由于现在的处理器都被厂商锁定了倍频,因此很多时候该选项没有什么作用,用户使用默认值即可。“CPU FSB Clock”用来设置CPU的前端总线频率(其实设置的是CPU的外频)。注意,如果用户所设置的频率超过了处理器的实际总线频率,则此时处理器会处于“超频”状态,虽然其工作频率加大了,但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如果频率设置低于处理器的实际总线频率,则会导致该处理器的性能不能完全发挥。“AGP/PCI Clock”用来设置AGP/PCI的时钟频率。

对CPU进行超频,实现的方法只有两个,即超外频和超倍频。由于绝大部分CPU在出厂时倍频已经被锁定了,因此目前超频的手段主要是超CPU的外频。比如一块前端总线为400 MHz、主频为2 GHz的P4 CPU,如果能够将它的前端总线超到450 MHz,那么它的主频就成了“2.25 GHz”了。如果超频失败,系统启动不了,则应立即清除BIOS设置。

(3)对CPU进行“加压”

在用上面的方法对CPU外频进行超频时,如果发现CPU虽然超频到一定程度,但稳定性比较差,这时可以考虑在BIOS中适当提高CPU的电压值。具体方法是:进入“Frequen-cy/Voltage Control”设置窗口,选择“Current Voltage”这个选项(有些BIOS中的名字是“CPU Voltage”或“CPU Vcore”),按<Enter>键后,就可以把默认电压值调高一个档位,例如默认电压值如果是1.7 V,则可以调高到1.75 V。

需注意的是设置电压时的调整幅度不要太大,最多只能加0.2 V左右,否则容易烧毁CPU。超频的时候最好不要加电压,改外频和前端总线就可以,另外还需设定CPU保护温度。

6.其余选项

在BIOS设置主窗口中,还有如下几个功能单一的设置项。

(1)Load BIOS Defaults(装载默认BIOS设置)

该选项的作用是将BIOS参数恢复成主板厂商设定的默认值。

(2)Load Setup Defaults(装载默认安装BIOS设置)

该选项的作用是将BIOS参数设置成能尽量发挥系统性能的默认值。如果用户自己没有把握设置BIOS,则可以通过该功能来将BIOS设置成相对“优化”的设置。

(3)Set Supervisor Password(设置超级用户密码)和Set User Password(设置用户密码)

这两项是用来设置密码的。它们主要区别在于权限不同。

设置前者之后,每次启动电脑输入密码后,可以进入系统并修改BIOS设置。而设置后者之后,虽然能进入BIOS设置,但不能修改BIOS。

(4)保存BIOS设置

当将所有的BIOS设置完成后,必须选择“Save&Exit Setup”(保存并退出设置程序)来保存BIOS设置。如果不想保存此次BIOS设置的结果,可以选择“Exit Without Saving”(退出且不保存)选项。

以上只是BIOS的一些最普遍的设置,具体到每一块主板的BIOS设置,还应仔细阅读随主板附带的说明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