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茨冈:海涅与舒曼合作的混声四部合唱

茨冈:海涅与舒曼合作的混声四部合唱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茨冈》是一首由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作词、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舒曼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短小的前奏仿佛在告诉听众茨冈人的生活状态,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为整首作品奠定基调。歌声仿佛唱出一群茨冈人在幽暗的森林树影下点火扎营的场面。两小节的节奏再现预示着音乐进入A段,此时已不再是场景描绘,神秘色彩与欣喜好奇被忧虑所替代,茨冈人无家可归,前途未卜。例5-15茨冈(下略)

茨冈:海涅与舒曼合作的混声四部合唱

《茨冈》是一首由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作词、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舒曼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茨冈人即罗姆人,他们没有国籍,生活居无定所,流浪于各个城镇和乡村之间,主要从事向城镇居民提供修补之类的地摊行业,或者流动马戏团、算命、驯兽师等行业,好酒并能歌善舞。该作品是调性单一的三段体,共99小节:前奏(第1—2小节)、A段(第3—44小节)、B段(第45—73小节)、A段(第74—96小节)、尾声(第97—99小节)。主要在e小调上呈示,旋律优美,曲风独特,音乐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引子以八度和丰满的三和弦开始,内含属和弦的不稳定性,具有神秘色彩。短小的前奏仿佛在告诉听众茨冈人的生活状态,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为整首作品奠定基调。

A部分从不稳定的属和弦开始,旋律级进进行,音域较窄,音乐形象充满神秘感。歌声仿佛唱出一群茨冈人在幽暗的森林树影下点火扎营的场面。随着男高和男低声部的逐渐加入,旋律动机逐渐上升,力度和音量增强,把听众带入吉卜赛人的部落里,画面形象生动。第19小节开始,合唱先由低沉的男低音开始,男高音衔接,然后是宽厚的女低音,最后是轻巧的女高音,几个声部依次叠加,展示了音乐的层次变化。作曲家将声部旋律隐伏在钢琴的低声部里,富有弹性的短跳音增加了音乐的生动性,对人声演唱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29小节开始,由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发展为明亮、舒展的旋律线条,调性由e小调转为C大调又到F大调,节奏伸展一倍,力度由p变为ff,与前段音乐形成强烈对比。

间奏活泼生动具有跳跃性,为后面描绘各个场景做好预示。如果把合唱看作是全景展示,那接下来的单声部演唱、重唱则是特写镜头,作曲家用镜头切换的方式展示艺术情景,音乐流畅叙述的同时,力求各声部在音色与力度上发生变化,从而吸引听众并将其带入音乐中。

两小节的节奏再现(第74—75小节)预示着音乐进入A段,此时已不再是场景描绘,神秘色彩与欣喜好奇被忧虑所替代,茨冈人无家可归,前途未卜。最后,音乐在平稳中淡去。合唱队的音色也转入悲伤的情绪,旋律将“有谁能够知道他们去哪里”变化重复了四次,发出他们将去往何方的疑问,直至曲终。(www.xing528.com)

例5-15

茨冈

(下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