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建节水型社会-努力推进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

共建节水型社会-努力推进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但是应该看到,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付出长期的努力。目前,已确立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现在节水型社会制度正在建设之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

共建节水型社会-努力推进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应该看到,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付出长期的努力。

1.中央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2001年,“十五”计划首次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进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2006年,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各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2001年3月,水利部确定甘肃省张掖市为全国首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接着又把四川省绵阳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纳入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已确立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

现在节水型社会制度正在建设之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全国范围内初始水权的分配奠定了基础。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用水定额,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基本编制完成,部分高耗水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已发布实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多缺水城市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张掖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关情况。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黑河中游,降水稀少,蒸发强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张掖市的用水量大幅度增加,造成下泄水量锐减,导致位于下游的内蒙古额济纳旗生态退化严重,东、西居延海先后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荒漠化迅速蔓延,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中央政府非常重视黑河流域的生态修复问题,于2001年批准实施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要求张掖市在上游莺落峡站多年平均来水15.8亿m3时,必须向下游下泄水量9.5亿m3。这意味着张掖市要大量压缩现状用水。张掖市感到压力很大。为实现下游生态修复与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在全面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张掖市率先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在水权制度改革方面寻求突破。

张掖市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在保证完成黑河分水任务的前提下,张掖市编制了各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了各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各县(区)再逐级分配到各乡镇、各村社,层层实行总量控制。同时,制定了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各行业的用水定额指标和基本计量水价。定额内用水,实行计量水价;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政府规定,超定额用水30%以内的加价50%,31%以上50%以内的加价100%,51%以上的加价200%。

在政府有关部门监督指导下,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根据确定的灌溉面积,将分配到本级的用水总量指标进行分解,民主分配给每一用水户,落实到地亩,具体到每一灌溉轮次。在此基础上,由政府有关部门向每一用水户核发水权证,标明每一用水户的水量、地亩、用水定额和灌水轮次。在已界定水权范围内的水量,无论拥有者利用与否或是节余的水量,均允许自由交易。交易各方自愿达成水量转让协议后,即可提请农民用水户协会或水管部门组织协调供水。

推行水票制是张掖市在试点中探索出来的实施总量控制、促进水权交易的有效形式。水票是水量和水价的载体。水管单位在科学预测来水和用水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各灌溉轮次配水计划,并下达给各用水户协会。用水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水权表明的用水总量指标,到水管单位购买水票,水管单位凭票供水,先购票,后供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用水户可以将自己节约下来的水票自由转让,方便交易。政府对交易价格予以指导,但不干涉。农业用水交易价不超过政府基本水价的3~4倍,工业用水交易价不超过10倍;对未实现交易的结余水量,由水管单位按照基本水价的120%回购。

通过以上做法,张掖市基本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出现了户户明确总量、人人清楚定额的局面。尤其是允许水量交易后,农民像珍惜自己财产一样珍惜自己的水权,千方百计节水,千方百计提高单方水的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出“以节水调结构、以节水定产业、以节水促发展”的制度效果。试点灌区平均每亩耕地节水46m3,农民的水费负担比过去减少8.5元/亩左右。渠系水的利用率由50%提高到60%以上,每年可减少引水量2.6亿m3,新增黑河下泄量1.12亿m3。通过实施水量统一调度,黑河水再次到达东居延海和干涸40多年的西居延海,一曲绿色的颂歌在戈壁大漠唱响。(www.xing528.com)

3.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的考虑是:

到201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万元GDP用水量年均降低6%以上;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173m3降到115m3以下;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零增长,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建立三大体系。

(1)建立以用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和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水权分配、转让和管理制度,科学的水价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者付费制度,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等。

(2)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科学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实现从“以需水能力定供水能力”到“以供水能力定经济结构”的转变。

(3)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开发与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材料、设施,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加强非传统水源开发工程的建设。

4.共同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用户,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第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中央制定原则,地方负责落实。一是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责任制,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二是要制订规划,抓好试点,分步推进。编制好《“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继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到2010年,初步建成一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和示范区。三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规体系,制定完善标准,对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与整改要求;实行阶梯制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收费制度,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行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财税政策。四是要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包括农业节水灌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流域水量分配控制性工程等节水型社会建设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规划与前期工作、制度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软件方面的财政支持,鼓励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二,社会公众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我国水情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增强节水意识。二是要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政策制定,主动配合实施,创建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特别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集团消费,应优先采购和推广节水型产品,并努力倡导节水行动。三是要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强化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每个人都应当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同时要对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社会风尚,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