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阳古越文化:荣归正东阳,地域核心优势的创造者与调整者

东阳古越文化:荣归正东阳,地域核心优势的创造者与调整者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越国核心区域先后来到偏南一隅东阳地域的古越先民,逐步在东阳江流域定居下来,成了东阳区域文化添砖加瓦式的创造者、调整者。具有地域核心优势的古越文化,可以说从远古以来,就从精神层面上、内容上、百姓心理认同感上,统概东阳。东阳文化的发展和越文化的发展可说是同步呼应,或血脉相连、偕同向前的。小地域概念上的东阳,从三国吴开始,在地理归属上,由向北、向越文化,变成了有向西、向婺文化渗透现象。

东阳古越文化:荣归正东阳,地域核心优势的创造者与调整者

先秦时代,越国俗称於(古音wu)越。於越人有独特的文化基因,据《康熙字典》,於……同乌。乌即黑色的鸟。於越,就是乌鸟庇护越人。越地所取地名多wu音字:吴宁、乌伤、武义、句无、姑蔑、婺州,貌似都源于发wu音的於。很巧,越国首位国君号称无余,末代国君号为无疆,是巧合还是越人心目中wu音的高贵无上?

有意思的是,越国不是西周的正封诸侯,而是以“圣王后裔”名义独立立“国”的部族。

春秋时,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定都大越(今绍兴)。《国语·越语上》载:“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越都。近年有研究认为就是吴宁古城),北至于御儿(今桐乡西南),东至于鄞(今鄞州一带),西至于姑蔑(今龙游县北)。”今日东阳辖区,就在此地域范围中。

战国无疆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山高林密的东阳地域,成了越族百姓躲避战祸的优选之地。从越国核心区域先后来到偏南一隅东阳地域的古越先民,逐步在东阳江流域定居下来,成了东阳区域文化添砖加瓦式的创造者、调整者。具有地域核心优势的古越文化,可以说从远古以来,就从精神层面上、内容上、百姓心理认同感上,统概东阳。东阳文化的发展和越文化的发展可说是同步呼应,或血脉相连、偕同向前的。(www.xing528.com)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今东阳地时属诸暨,属会稽郡。包括东白山为主峰的会稽山脉及东阳江流域的丘陵山地,生活着大量古越先民,直到现在,两地百姓的庙会、听戏、祭祀、拜菩萨、红白喜事、定基、上梁等民间风俗和规矩,喝黄酒、吃霉豆腐、吃霉干菜等日常生活习俗和偏好,都很相近。

尽管东阳先民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却直到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历史才给了他们一个成长独立的名分——汉献帝分诸暨立吴宁县,这是东阳建县之始。71年后的吴宝鼎元年,析会稽置东阳郡,吴宁入东阳郡(地域相当于金华范围概念)。小地域概念上的东阳,从三国吴开始,在地理归属上,由向北、向越文化,变成了有向西、向婺文化渗透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