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研究的一大飞跃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研究的一大飞跃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发展是基因表达研究领域在方法学上的一大飞跃。将具高特异性、敏感性的PCR技术与先进的荧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痕量基因产物的精确测定;实现了全程闭管操作和实验检测一体化,污染风险远低于常规PC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的半定量PCR,相关技术优势突出,已被国际广泛认可,为核酸定量领域新一代的金标准。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研究的一大飞跃

1.实验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PCR进入指数增长期的快慢与起始模板数之间的严格函数关系,以外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为尺码,针对待测样本直接定量或相对定量,是目前最精确的核酸定量技术之一。由于其将实验过程和产物分析测定合为一体,实现了PCR全程自动化操作和闭管检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实验室污染,一经问世即得到普遍应用和广泛认可。

2.几种常用的荧光定量PCR技术

(1)TaqMan探针

美国Perkin Elmer(PE)公司于1995年开发的水解探针技术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主流技术之一。在PCR反应液中加入一条靶基因特异的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其5'端标记了一个荧光报告基团(reporter),3'端标记了一个荧光淬灭基团(quencher)。当外界激发光激发荧光报告基团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后,荧光能量被淬灭基团吸收而无法被有效检测。在PCR扩增过程中,TaqMan探针与靶基因序列杂交,并在延伸过程中被具有5'-3'外切功能的Taq DNA聚合酶切割水解,使荧光报告基团与荧光淬灭基团分离。此时处于游离状态的报告基团能够在激发光作用下发出荧光,从而被荧光监测系统识别出来。由于在PCR反应过程中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游离荧光分子形成,因此,根据荧光报告基团产生荧光信号的强弱,即可测算出PCR反应产物的数量(如图4-1)。

图4-1 TaqMan探针原理

TaqMan探针技术建立在Taq DNA聚合酶外切功能的基础上,只有当探针与靶基因序列结合并被聚合酶水解,才会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由此决定了TaqMan探针技术的高特异性,即使探针与DNA序列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在不发生模板扩增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假阳性信号。

TaqMan探针技术的主要缺陷在于游离的荧光分子无法被再度淬灭,因而随PCR反应进行,体系中的游离荧光分子会不断累计增多;探针长期存放后也可能因为降解产生较多游离荧光分子,从而导致较高的背景荧光值,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目前TaqMan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已在我国实现商品化,每条探针的合成费用约1000元人民币

(2)荧光谐振能量传递(FRET)

FRET是由罗氏(Roche)公司开发的双探针杂交技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两条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分别与待扩增的靶基因目标区域完全互补,且在序列上首尾相接,其间只隔1~3个碱基。在上游探针的3'端和下游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上不同的荧光基团,前者的发射波长正好在后者的激发波长范围内。在PCR反应的复性阶段,两条探针分别与靶基因序列结合,标记在上游探针上的荧光给予基团在激发光作用下发出的荧光,以能量共振方式转移到下游探针的荧光接受基团上,从而激发接受基团发出可检测的荧光。(www.xing528.com)

(3)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

分子信标是较早期的杂交探针技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条特别设计、具有“发夹”结构的荧光标记探针。这条分子信标探针除了一个和靶基因序列完全匹配的核心区域外,两侧还分别具有一段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因此在游离状态下,能通过两侧的互补序列形成自身发夹结构。探针两端分别标记荧光报告基团和淬灭基团。

(4)SYBR Green Ⅰ

SYBR Green I是一种无毒无害的高灵敏性DNA荧光染料,能特异性嵌入双链DNA小沟位置,在497nm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产生520m波长强烈荧光。与DNA结合的SYBR Green I染料的发光能力比游离分子强约1000倍,所以体系内双链DNA浓度与检测到的荧光强度基本成正比关系。

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低浓度SYBR Green I染料后,在每一循环的延伸期定时收集荧光信号,荧光信号随模板DNA扩增逐渐增强,最终得到一条实时扩增曲线。SYBR Green I与双链DNA的结合没有靶序列特异性和温度敏感性,通用性好;但避免了探针技术中严格的设计合成环节。目前国内市场上商品化的SYBR Green qPCR试剂盒可低至每反应数元人民币,检测成本大大低于各类探针技术。而且SYBR Green I荧光分子不随扩增的进行而消耗,可始终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如图4-2)。

图4-2 SYBR Green I原理示意图

SYBR Green I的最大缺陷是缺乏特异性保证,检测到的荧光信号除来自扩增的靶序列产物之外,还包括了非特异性扩增产物与引物二聚体等其他双链DNA分子与荧光染料结合产生的荧光。对荧光信号特异性的判断是定量检测的关键,实验室内通常采用凝胶电泳熔点曲线法衡量特异性荧光信号的强弱。即使如此,由于无法从荧光信号中筛滤非特异成分,SYBR Green I技术在准确性上仍与探针技术存在一定差距。

总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发展是基因表达研究领域在方法学上的一大飞跃。将具高特异性、敏感性的PCR技术与先进的荧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痕量基因产物的精确测定;实现了全程闭管操作和实验检测一体化,污染风险远低于常规PC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的半定量PCR,相关技术优势突出,已被国际广泛认可,为核酸定量领域新一代的金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