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语音结构与声乐教学实践

汉语语音结构与声乐教学实践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民族语言是由语音、语汇(词汇)、语法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汇是语言的形象材料,语法是语言表现某一特定意义的结构法则。汉语区别于其他常用歌唱语言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单音节结构,即一字一音。韵母是汉语中能任意延长的部分。因此,掌握好汉语韵母的发音常识,是直接关系歌声质量的重要环节。

汉语语音结构与声乐教学实践

汉民族语言是由语音、语汇(词汇)、语法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汇是语言的形象材料,语法是语言表现某一特定意义的结构法则。在声乐演唱中,最为重要的是掌握好语音这个部分,因为语音是人体发声器官发出的最具情感色彩的声音。

(一)音素与音节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其《汉语音韵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构成汉字之音素曰‘声’、曰‘韵’、曰‘调’:声者专指字首之‘辅音’,韵者兼赅‘介音’‘元音’及‘尾音’,调者则谓全字之‘高低’或‘升降’。”[8]如桃(t-á-o)、花(h-u-ā)、盛(sh-èng)、开(k-ā-i)等字就分别由一个或几个最小的发音单位和某种声调组成,这种最小的发音单位和某种声调叫作音素。在平常说话时,音素发音时值较短、速度较快,因此它的个体特征表现得并不明显。在歌唱时,旋律音调的介入使语音伸展延长,加之各种手法的变化,使得音素的个体特征表现得十分突出。

音节是语言的一个自然发音单位,它根据某一类性质的音素形成有节律的组合。音节可由一个元音音素构成,如i;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如ang 就由两个音素(a 与ng)构成。汉语区别于其他常用歌唱语言(如意大利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等)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单音节结构,即一字一音。在声调上,现代汉语普通话又有四声调值的变化,如果字音相同而声调不同,则字意也不一样。

(二)声母的发音常识

声母(或称辅音、子音)的发音常识一般包括发音部位与着力形态两部分内容。发音部位指发音时发声器官阻气咬字的部位,着力形态则指阻气的力度、力点、形式(送气与不送气、清与浊、塞、擦、破等)。按照发音部位与着力形态不同,声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双唇音

b(玻):上、下唇用力合拢,阻气爆发出声,属清塞音。

p(坡):上、下唇用力合拢,阻气发声时不触动声带,属送气清塞音。

m(摸):上、下唇用力合拢,阻气发声时声音先从鼻腔随气流而出,然后双唇再打开。

2.唇齿音

f(佛):上齿咬住下唇,阻气发声。气流从隙缝中摩擦出来,送气,属清擦音。

3.舌齿音

z(资):上、下门齿轻咬合,舌尖抵住上、下门齿隙,给气流以阻力使声音摩擦出来,不送气,属清塞擦音。

c(雌):发音部位及形态与z 基本相同,但需送气,属清塞擦音。

s(思):上、下门齿轻咬合,舌尖抵住下门齿,让气流从舌面流过时阻气发声,属清擦音。

4.舌尖音

d(得):舌尖用力舔在上腭门齿后,阻气发声,不送气,属清塞音。

t(特):发音部位与发音形态与d 相同,需送气,属清塞音。

n(讷):舌尖抵住上腭门齿龈,舌面前部微贴软腭,触动声带,属浊鼻音。

l(勒):舌尖抵住上腭门齿龈,阻气发声,触动声带,气流从舌面出来,属浊边音。

注意:鼻音声母n 与边音声母l 是辅音发声中比较容易混淆的一对音。由于两者的发音部位与发声方法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n 应从鼻腔送出,l 则从舌面两边送出。因此,发音时应着意强调其差异的地方,才能分别把这两个音发得准确清楚。

5.舌根音

g(哥):舌根上抵小舌,以形成对气流的阻力而发声,不送气,属清塞音。

k(科):发音部位和形态与g 相同,送气,属清塞音。

h(喝):舌根接近软腭,留出窄缝,气流挤出,摩擦成声,属清擦音。

6.舌前音

j(基):上、下牙床微咬,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阻气发声,不送气,属清塞擦音。

q(欺):发音部位及形态与j 相同,但需送气,属清塞擦音。

x(希):舌面上抵硬腭,阻气发声,气流从舌与腭的缝隙中摩擦出来,属清擦音。

7.翘舌音

zh(知):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阻气发声,不送气,属清塞擦音。

ch(吃):发音部位及形态与zh 相同,但需送气,属清塞擦音。

sh(诗):舌尖抵硬腭,阻气发声,气流从隙缝中摩擦出来,属清擦音。

r(日):发音部位和形态与sh 相同,但发音时声带振动,不送气,属浊擦音。(www.xing528.com)

以上21 个声母的发音形态归纳起来共有五种。

第一种是塞音,也叫爆破音。阻气发声时气流爆发而出。这一类声母有6 个:送气的有3 个,即p、t、k;不送气的有3 个,即b、d、g。

第二种是擦音,也叫摩擦音。阻气发声时,气流由狭缝中摩擦而过。这一类声母共6个,即f、s、sh、x、h、r。其中除r 发音时声带振动外,其余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称不带音声母。

第三种是塞擦音,是塞音与擦音两种发音形态相结合的另一种声母发音形态。这一类声母共6 个:送气的有3 个,即c、ch、q;不送气的有3 个,即z、zh、j。

第四种是鼻音,能引起鼻腔共鸣作用。这一类声母有2 个,即m、n。

第五种是边音,阻气时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这一类声母仅有1 个,即l。

(三)韵母的发音常识

韵母一般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头指作介音用的元音,韵腹指该字的主要元音,韵尾指结尾的元音或辅音。如:纠(j-i-ō-u)字,其中i 元音就是韵头,o 元音就是韵腹,u 元音就是韵尾;光(g-u-ā-ng)字,其中u 元音就是韵头,a 元音是韵腹,复辅音ng 就是韵尾。韵母是汉语中能任意延长的部分。歌唱时构成旋律音响的基础是韵母的音调,而发声时歌声音色与共鸣也要借助于韵母的音乐化发挥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唱语言可以说在很大的成分上是指韵母。因此,掌握好汉语韵母的发音常识,是直接关系歌声质量的重要环节。

汉语韵母共有36 个(除韵母er 在歌唱中需分开成e-r 的特殊状态发音外,本书按35个韵母来研究其发音规律),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三类。

1.单韵母

仅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称为单韵母。汉语中共有a、o、e、i、u、ü 6 个。单韵母发音时,声带振动,声波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声音响亮通畅,仅由于发音部位不同而呈不同形态。

a(啊):发音时口腔自然张开,舌头放平,口形呈横椭圆形,上齿微露,嘴唇贴在上、下门齿周围。发出的声音音质明亮、开朗。

o(喔):口腔胀开呈圆形,嘴唇紧贴上、下门齿后略向外突出,舌头后缩,舌后部稍抬高,软腭提起。发出的声音圆润、暗中透亮。

e(呃):口腔微开,口形扁阔,齿微露,舌后部略抬起,嘴角向两边舒张,嘴唇拢住音。发出的声音明亮靠前。

i(衣):口腔既扁且窄,嘴角略向两边用力,上门齿微露,舌背贴近硬腭。发出的声音尖锐、明亮。

u(乌):口腔呈圆形,但比o 音更小,嘴唇前伸,舌后部提高,撮口,如吹气状。发出的声音位置较靠后,音质较暗。

ü(迂):舌头的位置和i 相似,但嘴呈小圆形,类似发u 音的形状,撮口。发出的声音音质类似i 音那样明亮,但并不尖锐。

2.复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单韵母构成的韵母,称为复韵母。复韵母的发音较为复杂。它要求在前一个单韵母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嘴形的基础上,逐渐滑变到另一个或另两个单韵母的发音状态去。整个发音过程气息不中断,几个单韵母组成一个整体。在单韵母连缀发音的过程中,根据元音变动时口腔开合大小与声音响亮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复韵母分为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与中响复韵母三种。

(1)前响复韵母。前响复韵母有ai、ei、ao 和ou 4 个。发音时的特点是前一个元音口腔开度较大,后一个元音口腔开度较小,因而前一个元音较响亮,在歌唱中发挥主要的共鸣音响作用。

(2)后响复韵母。这类复韵母共有ia、ie、ua、uo 和üe 5 个。它们发音时的特点与前响复韵母相反,其前一个元音口腔开度较小,而后一个元音却口腔开度较大,因此后一个元音声音较响亮。在歌唱中,后一元音发挥主要的共鸣音响作用。

(3)中响复韵母。这类复韵母共有4 个,它们均由3 个元音音素组成,分别是:iao、iou、uai 和uei。它们发音时的口腔形态是两头小、中间大,音量是两头弱、中间强。由此可见,歌唱时中间的主要元音将发挥主要的共鸣音响作用。

3.鼻韵母

鼻韵母指以鼻音收尾的韵母。鼻韵母根据收音时声音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两种。

(1)前鼻韵母。前鼻韵母共有8 个,它们分别是an、en、in、ian、uan、uen、üan和ün。

(2)后鼻韵母。后鼻韵母亦有8 个,它们分别是ang、iang、uang、eng、ueng、ing、ong 和iong。

(四)声调的变化规律

声调是汉语中一个音节或字在发音时高、低、升、降的音调变化,也可称为字调。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特定的调值。调值是一个音节或字的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或具体音高形式。同类调值的音节或字分别归纳起来,称为调类。中国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经过正音后而形成当今流行的普通话。其中的每一个音都有四种调值。如果用五度音调记录,便成为这样的形态:如hong 的调值,第一声(hōng)为阴平调类,调值为高平调,音调记录为5-5;第二声(hóng)为阳平调类,调值为中升高调,音调记录为3-5;第三声(hǒng)为上声调类,调值为由中到低再到较高调,音调记录为2-1-4;第四声(hòng)为去声调,调值由高至最低,为全降调,记录为5-1。用符号表示四声分别是:¯(阴平)、(阳平)、ˇ(上声)、ˋ(去声)。

阴平(¯):发音高而平稳,从头至尾不升不降,例如金、心、中、江等字。

阳平():发音由中音升到高音,音调上挑,例如前、喉、咙、扬等字。

上声(ˇ):发音时音调先从较低降到最低然后迅速上挑到半高音,例如美、好、使、者等字。

去声(ˋ):发声时音调从最高降到最低,例如要、到、那、去等字。

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种特有品质,掌握好声调的变化规律,在歌唱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起区别字意词意的作用。例如,长—唱、长短—唱段、腹中—负重、涛—套、包围—保卫、奉上—封赏、摇—要、奇迹—契机、艺术—医书,以上几组字、词的声母、韵母皆相同,由于声调不同,字意、词意就相互区别开了。歌唱时,如果仅注重声韵而不注重声调,就会词意难明,有时甚至可能把词意弄颠倒。其次,声调的抑扬能增强歌唱语言的韵律感与音乐性,促进字与声的有机结合。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从民族艺术的韵味出发,无论是演唱歌曲还是演唱戏曲都得强调音字行腔。如果字音的声调不准,腔也就很难唱圆了(所谓“圆”,在这里是泛指歌声悦耳动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