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光里芳华的古镇改为规范的标题为今古宁德:探寻古镇斜滩的芳华

时光里芳华的古镇改为规范的标题为今古宁德:探寻古镇斜滩的芳华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斜滩也赢得了“闽东小上海”的美誉,成为闽东最大的贸易中心。斜滩的古民居,规模宏大,布局精巧,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处于水运中心的斜滩,繁华的商业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最值得称道的是斜滩人的“暖寿宴”“佳期桌”。而斜滩人儿子结婚时的“佳期桌”也是精美绝伦。而斜滩的零食最出名的莫过于七层糕和油浸枣了。

时光里芳华的古镇改为规范的标题为今古宁德:探寻古镇斜滩的芳华

◎ 卢彩娱

斜滩古民居 张培基/摄

在古镇斜滩,开拓勤勉的秉性,成就了一个属于斜滩人的时代。古道、古关隘、古巷和古民居,众多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沧桑中透着坚毅,描绘了一幅独具特色的江南古镇风貌。

龙江两岸山峦起伏,水运发达,直通赛江。在很长的时间里,无数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这里抛锚扬帆。据载,斜滩最早的商业开始于明万历年间,徽商洪足国等人泛九舟至斜滩,较大规模地为寿宁运送食盐,并于次年建官盐库。清中期至1949年前,当时寿宁县内及周边诸县的茶叶、桐榛油和粮食等大宗货物都肩挑到斜滩装船起运;沿海的鱼、盐、棉布及南北杂货,由船运至斜滩,而后分五条路线,分别肩挑至周边地区。水运鼎盛时期,货运船多达200余艘,船夫船工有400多人。全镇坐商150余家。仅茶叶一项,每年经由斜滩销往外地的茶叶多达4万多担(每担50公斤),拥有谦受益、周源丰、万春堂、万福来等商舍100多家,货物远销香港乃至东南亚等地区。为此斜滩也赢得了“闽东小上海”的美誉,成为闽东最大的贸易中心。福安一带的古书上都称斜滩为“斜滩槽”,可见,斜滩的水运历史之悠久。

踏上光滑的石板台阶,在以姓氏命名的何家巷、周家巷、郭家里等小曲巷里千回百转。160余座明、清古宅就静静立在这块土地上,高高的马头墙下,厝厝相连、门门相通。斜滩的古民居,规模宏大,布局精巧,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众多的古民居中,经典的当数郭公木故居、郭家大宅、卢家“进士第”和何家“大夫第”等。这些民居都是封山顶,对称格局,中间厅堂,两侧厢房。牌楼式门脸装饰、神龛、梁柱雕饰、门窗雕饰、彩绘、壁照、牌匾、封火墙、雕楼,从土墙到瓦砾,从画栋到雕梁,从石刻到木刻,从古井到火箱,每一处意象都诠释着不同的生命本真。多数民居集名人故居、传统商铺、特色民居于一体,视野可及之处,飞之檐、翘之角、雕之饰,把古镇辉煌的历史印迹镌刻在木、石的图腾里。

如果说斜滩的文化触点,是因商业繁华而兴旺一时的古渡文化的话,那么,崇文尚学的深厚传统更让后人推崇。这个因交通、商业而繁荣起来的古镇,从来没有忘记自身文化和灵魂的塑造。积善乡里,诗礼传家,这是这座古镇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1955年,时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的原福建学院院长郭公木先生在《乡忆》中写道:“何家巷辈出的人才是古镇斜滩的一个渊薮,其地位盖于寿宁乃至闽东,为标志斜滩厚重的人文烙上历史的印钤。”据载,斜滩明代就有塾师,清雍正二年(1724)斜滩设立社学。古镇名人秀士、军政要员、专家学者层出不穷,各领风骚。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有150多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是名符其实的“研究生之乡”。(www.xing528.com)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座城镇,最容易让人们记住的是它独特的民俗。伴随着商业的发展,斜滩人在生产生活中积淀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在这里,除了以“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闻名的畲族民歌,以“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而饮誉闽东的斜滩苎麻手工织布外,当属斜滩“铁枝”技艺、赶墟文化和美食文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节,为祈保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斜滩举行规模盛大的“迎奶娘”活动。由当地“铁枝队”艺人扎扮好上装奶娘神,安放在四方台阁上的“神船”上,由4人至6人抬着行走,并配合锣鼓唢呐乐器、龙伞旗幡队伍,浩浩荡荡周游过市。高跷艺术与迎奶娘神信仰相组合,成就了有景有戏的“台阁”,诞生了富有个性特色的台阁铁枝文化。所到之处,热闹异常。来自全县各地的赶集群众,肩挑手提各种农副产品、小吃及其他日用品来“交流”赶墟,摆满了街市两旁。此后,约定俗成,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斜滩都举行“搬铁枝”“迎奶娘”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为闽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活动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台阁铁枝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又得到了创新。

处于水运中心的斜滩,繁华的商业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从日常的零食糕点、年糖年饼到喜宴佳肴,斜滩人都虔诚地将它们做得十分精美。在斜滩人心中,这些不仅仅是食物,还是一种生活状态或是一种思想的体现。最值得称道的是斜滩人的“暖寿宴”“佳期桌”。“暖寿宴”是女儿、女婿在春节期间宴请岳父、岳母的礼宴。“暖寿宴”的所有菜肴都是女儿、女婿准备的,菜肴之精到、精致,堪称一绝。而斜滩人儿子结婚时的“佳期桌”也是精美绝伦。“佳期桌”必须放在楼上,叫“上楼”。上桌的是舅舅、姑丈等至亲。“佳期桌”从晚上七八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所上菜肴多达三十几道,期间还有甜点水果轮番上桌,可谓口不停顿,眼花缭乱。在这些“暖寿宴”“佳期桌”上,斜滩人把自己的美食文化推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而斜滩的零食最出名的莫过于七层糕和油浸枣了。油浸枣并非青枣、红枣之类,是由山粉、葡萄糖粉、白糖、猪油、芝麻、芝麻油、人参汤等10多种原料,手工制作而成。油浸枣外型像枣,外皮也呈枣红色,口感酥滑,入口即化,深受百姓喜欢。

斜滩倚山临水,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大小景点散缀古镇周边,自古就有“八景”和“十景”,如五龙过溪、平氛关、马尾飞瀑、虎口滩声、龙井寻幽、狮潭晚照、仙洞朝云、屏山泼翠、抗冠岭、三关胜境、车岭古道等。

斜滩平氛关 李安/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