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体育社会服务效果调研

高职院校体育社会服务效果调研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是高校开展体育社会服务的根本目标,两者共同依存,共同发展,并且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高职院校体育社会服务效果调研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收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社会服务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体现,也是高校教育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是高校开展体育社会服务的根本目标,两者共同依存,共同发展,并且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高职院校体育社会服务是针对目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水平上升而进行的,不但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补充学校体育经费的不足,更新体育设施,改善教师待遇,而且在为社会人员的服务过程中,宣传了学校,树立了学校形象,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社会服务时,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2.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体育部门共同负责实施的全民参与的、依托社会的系统工程。制约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瓶颈是公共体育设施缺乏和体育指导员少,而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基本上能为居民解决这两大难题。这样,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应着眼于系统化,既可以配合省、市、区开展大型运动会或单项比赛,又可以根据行业员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竞赛,既有长远目标,又有短期安排,使行业体育丰富多彩。反之,又将极大地调动行业企业员工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保证一支体育骨干队伍,使全民健身计划能够很好地开展。

3.推动高校自身发展

国家对高校资金的投入增加远没有高校的支出增长快,经费不足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一直以来,由于某些原因,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体育教师的优势在闲暇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体育社会服务,在节假日将空闲的场地利用起来对社会人员开放,为行业企业举行大型综合运动会以及球队训练和比赛提供场地的有偿开放,并在节假日利用师资开办各类的体育服务,不但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弥补体育经费的不足,为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提供经济保障,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以民养馆,馆又服务于民的目的。

4.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文明的商业经济,从事体育社会服务本身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水平、丰富的理论知识,否则无法开展体育社会服务。因此,体育社会服务迫使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体育社会服务的需要,还有利于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www.xing528.com)

5.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人类活动是意识先于行为,体育运动也是如此。社会人员为了锻炼身体涌入校园,态度之坚决,行为之坚定,年龄的参差不齐,冲击着广大学生的视觉,给学生提供多视觉、多方位观察、接触对象与事物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准确地思考与判断事物提供了事实依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更坚定了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学生与社会单位的广泛接触,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指导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锻炼的基地,也符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的“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体育夏(冬)令营、体育节、郊游等各种体育活动,开发课外和外源”的要求。

6.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社会服务是加大高校对社会的开放,加强与社会文化的交流。通过各高校与社会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和接触,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吸取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高校通过开展体育社会服务,建立相应的规章经营制度,创收经费,维护和添加体育设施,补充和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和物质层面。

7.加大和行业的交流力度

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社会服务,把行业人员和学校紧密联系,在轻松、愉快、放松的环境下,以“球”会友,以“体育”会友,构筑校企沟通、合作的良好平台。行业领导看到高职院校蓬勃发展,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一个顺畅的输出平台,校内教师学生通过和行业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增加行业文化的熏陶,实现行业学校零距离、学生毕业工作零过渡。学生与社会单位的广泛接触,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指导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坚定了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锻炼的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