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成科学锻炼习惯,注意运动过量,防止身体损伤

养成科学锻炼习惯,注意运动过量,防止身体损伤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否则,人体在长期缺乏补充的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运动,会引起免疫力下降,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肌肉锻炼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运动结束后,经过适当的休息,肌肉中的营养物质才会得到补充,而且补充的量会比所消耗的还要多,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叫作“超量恢复”。运动过量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肌肉痉挛、僵硬、劳损,严重的可造成骨折、运动性贫血,甚至导致猝死。

养成科学锻炼习惯,注意运动过量,防止身体损伤

1.周末集中做运动

有人喜欢利用双休日集中健身,以弥补平常锻炼的不足。健身专家指出,懒得运动会伤害身体,而集中运动也会伤害身体,无异于暴饮暴食。

一周前5天在办公室里坐着,基本没有运动,身体实际上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周末突然拿出许多时间集中锻炼,反而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后果比不运动更差。因此,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5次。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锻炼,至少也应在茶余饭后活动一下身体,运动还是讲究细水长流。

2.运动+节食=好身材

很多女性已经知道采用科学、健康的方法来控制体重,但还是有人对减肥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运动的同时忽略了营养补充,只是一味地控制饮食

专家指出控制饮食是必要的,但如果只顾运动,不注意营养的补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来维持运转,女性还有对经期损失补偿的需要,所以起码的热量和营养一定要保证。否则,人体在长期缺乏补充的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运动,会引起免疫力下降,疾病也会乘虚而入。

3.跳健美操是女人的事,练器械是男人的事

健身房里通常会出现两个“井水不犯河水”的区域:器械训练区里都是男性,而健美操则成了女性的专利

健身教练指出:男性偏爱器械训练,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能够增加力量、改善体型,然而器械训练并不能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作用,所以建议男性应该将器械训练和有氧操结合起来,从而起到互补的作用。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较少,雌性激素较多,因而肌肉合成能力就相当差,女性通过小重量、多次数的合理器械训练,不但不易长肌肉,还能减去多余的脂肪,最终只会使体型更美。

4.肌肉必须天天练

时下,一些年轻人对健美运动十分狂热。为了练出一身漂亮的肌肉,他们整天在健身房练习。其实,长肌肉的要诀应是“张弛有度”。

肌肉锻炼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运动结束后,经过适当的休息,肌肉中的营养物质才会得到补充,而且补充的量会比所消耗的还要多,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叫作“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使肌肉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越练越发达。有研究认为,休息时间以肌肉再次具备上次运动能力为标准计算,一般需要2~3天。(www.xing528.com)

5.运动量大更有效

适当的运动和健身训练有助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但运动过量却会适得其反。

医学专家指出:低强度和间断运动,均能对健康产生良好影响。因此,每天进行低强度运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运动过量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肌肉痉挛、僵硬、劳损,严重的可造成骨折、运动性贫血,甚至导致猝死。所以,锻炼者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量。

6.练哪里就减哪里的脂肪

这个想法是相当幼稚且不现实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练们认为,适度、合理的器械训练,才能有效地进行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适度”是指在每次训练中完成的运动应不超过身体负荷,“合理”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全身各部位肌肉进行训练,而不只是单纯去练某一个部位的肌肉。

7.运动必须大汗淋漓才有效

许多人喜欢运动的时候出一身汗,似乎只有大汗淋漓才是充分锻炼,但其实这样什么效果也起不到,只会运动过量,失去很多水分,从而导致抽筋、缺水和其他一些运动伤害。所以,运动中一旦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分并适当调整强度,休息几分钟并喝上几口水。

8.只选择一种运动

很多人喜欢只做一种运动,如跑步或者骑固定脚踏车,认为只要长期坚持就能效果明显。其实,全面锻炼需要几种运动搭配进行。步行1英里(约1.6千米)可以燃烧100卡路里;但在相同的20分钟内,如果在器械上做负重运动,可以燃烧300~400卡路里。力量训练可以帮你保持肌肉形状,延缓因为年龄带来的肌肉松弛,所以最好将有氧锻炼和负重训练结合起来。

9.饿着肚子做运动

很多早晨起床或下班后运动的人会空腹锻炼,“饿着肚子做运动无异于开着一辆没有油的坦克,你的身体需要能量来保证运转”。一些健康小吃,如燕麦粥或香蕉,可以很容易就消化掉,并提供接下来运动所需的额外能量。上午运动时尤其不能空腹,因为经过一夜,胃已经空了,热量已经消耗完了,身体需要加些“燃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