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垃圾分类现状与历史回顾

全球垃圾分类现状与历史回顾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也日渐精细化和复杂化。如今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垃圾分类已经是国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目前,垃圾清运服务是一项最常见的市政服务,全球范围内运行着若干种垃圾清运服务模式。纵观人类社会与垃圾共处的历史,垃圾分类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在不经意间进行了历时数百年的全民环保教育。

全球垃圾分类现状与历史回顾

远古时期到现在,人类历史就是垃圾的历史,而且也是人类怎样面对垃圾问题的历史。

——麦克·马瑟里(Mirco Maselli)

人类的历史与垃圾是密不可分的。不同时期,人类对垃圾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实则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反映。在生产力贫乏的远古时期,人类产生的垃圾基本是可降解的,即使随意丢弃、掩埋和燃烧,大自然也都可以自行消化和调节。

但这种处理方式没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改变,于是人们生活在了垃圾逐渐蔓延的环境中。虽然在古希腊时期,垃圾处理的问题就已经开始进入人类的视线,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垃圾填埋实例,但直到中世纪,城市垃圾处理手段都比较粗暴,人们不得不与垃圾和污秽物共处。虽然政府和人民对垃圾十分反感,但在政府颁布的垃圾堆放、清除、销毁的法令和措施面前,垃圾困境始终没有得到太大改善。

转机发生在19世纪。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对细菌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城市清洁的观念,垃圾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城市的垃圾处理进入新的阶段,“垃圾分类”便是在这一时期初具雏形的。

1883年,时任巴黎行政区长的普拜勒(Eugène Poubelle)颁布法令,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放于不同的垃圾箱内,分别是厨余垃圾、纸和破布、玻璃、陶瓷贝壳等,并提前将垃圾箱放在公共街道上,以便地方政府用马车清运。从此,“垃圾箱法”和由市政当局组织的垃圾运送,在很多欧洲城市中逐步实行起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进入消费时代,开始了快速的“生产—消费—抛弃”的循环,人类生产的垃圾越来越多,给城市带来了空间侵占、环境污染、卫生健康、资源浪费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也加速了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时代的到来。

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众多发达国家开始号召民众进行垃圾分类,以便对塑料、玻璃、废纸、金属等进行再利用。美国在1965年颁布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将处理废弃物提高到事先预防、减少污染的高度;日本于1970年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正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区分日常垃圾和工业垃圾;同一时期,德国的“垃圾经济”概念兴起,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人们对废弃物的处理,在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成为第一个为“垃圾经济”立法的国家。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也日渐精细化和复杂化。

最初,人们也经历了不理解和不配合,但通过源头分拣和与浪费作斗争等方式,居民成为垃圾循环再生的最重要因素。如今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垃圾分类已经是国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目前,垃圾清运服务是一项最常见的市政服务,全球范围内运行着若干种垃圾清运服务模式。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是挨家挨户(door-to-door)收垃圾,通常用卡车或小型交通工具装载,一些条件有限的地方可能使用手推车驴子等。这类清运往往都有固定的周期,有些地区会通过铃声或其他声音信号提醒社区——垃圾车来了,比如中国台湾就用《致爱丽丝》《少女的祈祷》等作为垃圾车的背景音乐。而一些地区先以社区为单位在中转站集中收取垃圾,再由市政部门运送到末端处置点。

全球垃圾处理方式(2016年数据)

数据图来源:世界银行报告《垃圾何其多 2.0 :到 2050 年全球固体废物管理一览》(www.xing528.com)

垃圾清运服务的提升对减少污染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还能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垃圾清运率在高收入国家接近100%,在中下收入国家约为51%,而在低收入国家仅为39%。低收入国家中,未被收集的垃圾通常由家庭独自处理,处理方法可能是露天丢弃,而不太采用回收或制肥的手段。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33%的垃圾被露天丢弃,各国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垃圾露天弃置点的风险和成本,并在不断寻找可持续处理垃圾的方法。垃圾填埋场的建造和使用,通常是走向废弃物可持续管理的第一步。全球约有37%的垃圾是在垃圾填埋场中处理的,低收入国家中仅有3%的废弃物存放在垃圾填埋场中。

高收入国家也倾向于使垃圾得到再利用。全球约有19%的垃圾通过回收循环和制肥得以重新利用,还有11%由现代焚烧技术进行处理。焚烧处理往往为有技术能力且土地有限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比如日本和英属维尔京群岛。

纵观人类社会与垃圾共处的历史,垃圾分类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在不经意间进行了历时数百年的全民环保教育

撰文 胡婧怡 冯婧

参考资料:

[1]西尔吉.人类与垃圾的历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肖丽萍,喻晓艳.垃圾分类发展历程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4(34):72-73.

[3][意]麦克·马瑟里.垃圾历史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4]王如君.美国:垃圾分类实现城镇全覆盖[N].人民日报,2017-03-22.

[5]冯雪珺.德国:垃圾分类,重立法更重执法[N].人民日报,2017-03-27.

[6]World Bank.What a Waste 2.0: A Global Snapshot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o 2050[R].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