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明古刹-胜归山上留名的灵岩禅寺

四明古刹-胜归山上留名的灵岩禅寺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岩禅寺坐落于余姚市城北胜归山下,近闹市而不喧,居尘寰而不染。胜归山,原名为“圣龟山”。据史书记载,我国东晋时期刘牢之在此山平定“孙思之乱”,又四明代嘉靖年间余姚县令胡宗宪胜倭寇归来驻兵于此,故改名为“胜归山”搭《余姚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年,世人为祭祀东晋大将军刘宇之于胜归山上建庙,不久将庙改为灵岩禅寺,据传寺即因观音岩像有求必应而得名。

四明古刹-胜归山上留名的灵岩禅寺

灵岩禅寺坐落于余姚市城北胜归山下,近闹市而不喧,居尘寰而不染。胜归山,原名为“圣龟山”。据史书记载,我国东晋时期刘牢之在此山平定“孙思之乱”,又四明代嘉靖年间余姚县令胡宗宪胜倭寇归来驻兵于此,故改名为“胜归山”搭《余姚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世人为祭祀东晋大将军刘宇之于胜归山上建庙,不久将庙改为灵岩禅寺,据传寺即因观音岩像有求必应而得名。后人为纪念胡宗宪,特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在胜归山南坡雕蜚胡宗宪官服像,故称之为"胡公岩"。继“胡公"像之后,山上陆续雕刻了大批佛教造像,其造像时间从明代晚期至民国中期,持续近40()年,是继杭州飞来峰元、明摩崖石刻之后最晚的一批雕像群,其中镌刻有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立像、观音像以及手持破色蕉扇的济公像和慈颜大肚的布袋弥勒像等,此外,还有孙中山《亲恩歌》和白居易等人的诗作,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1968年,寺院内殿堂全部被毁,荡然无存。1994年,胜归山村民自发集资在山崖建造观音殿。此后,每逢观音菩萨诞辰、得道日、出家日等纪念日,上山朝拜香客便接踵而至,使得寺院拥挤不堪。余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实地踏勘,并多方征求意见,最后决定将原中山崖佛教活动场地移至西山崖,并命名为“灵岩禅寺”。这一举措既有利于保护和开发中山崖摩崖石刻文化,又满足了广大信众的迫切要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欣然为“灵岩禅寺”题领。

如今,灵岩禅寺香火日盛,海众安和,宗教活动如法如律,大众遵循佛律清规,宗风和畅,梵音远播,已成为集旅游、祈福、朝拜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敬胡祖,胜归山逢吉听经声,三界沾光,善男女悟心共礼佛;拜观音,灵岩寺呈祥看莲芬,万象迎日,活菩提开目度众生、胜归山脉临瑞气,善男信女求真如,聚十方缘,重建灵岩寺,观音殿堂闪禅光,达光法师发宏愿,接千里因,再现普度心。梵刹脱尘寰,仰紫竹丛林,碧水鱼池,贝叶莲花观自在;灵岩超苦海,沐佛光法雨,晨钟暮鼓,净瓶甘露洗凡心。

天王殿

胜归山

胜归山

明·孙伊

爽气朝来胜,相谐但阿成。

幽林寻鹿豕,古庙看松杉。

刘守曾无碣,相公尚有岩。

人生几两屐,山路自巉巉。(www.xing528.com)

胜归山题刘将军庙

清·吴溶

横戈盘槊万夫雄,电卷妖氛靖海东。

此地铙歌曾奏凯,于今桷舄尚旌功。

松梢蔽芾摩晴日,石窦玲珑透晚风。

我向残碑重拂拭,苍藤回合夕阳中。

地址:余姚市胜归山

邮编:315400

电话:0574-62632908

交通宁波市区南站乘火车、快客、中巴均能直达余姚,灵岩寺就在市区,101路公交车体育馆站下

俯视灵岩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