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仪式的含义及分析: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

仪式的含义及分析: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仪式作为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符号表征,成为个体在艺术创造、集体生活、社会交往和群体认同等问题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百姓日用而不知,但并不能否定它的存在。作为一个专业性的词语,仪式一般具有宣传、排他和凝聚成员意志的作用。[15]Tambiah,S.认为:仪式是一种由文化来建构的象征性交流。仪式在建构特征上是表演性的。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仪式性的意义,传播是一个“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

仪式的含义及分析: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

仪式[13]作为典礼的秩序形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复杂概念。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不但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延续和建构着人类社会,而且在当下社会中也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表现形式,一如既往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行为和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形塑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

仪式作为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符号表征,成为个体在艺术创造、集体生活、社会交往和群体认同等问题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百姓日用而不知,但并不能否定它的存在。[14]例如:暧昧的仪式表现为浪漫,友谊的仪式表现为忠诚,歌舞的仪式表现为欢乐,效忠的仪式表现为爱国,毕业典礼上拨穗的仪式意味着学有所成、可以展翅高飞等。

作为一个专业性的词语,仪式一般具有宣传、排他和凝聚成员意志的作用。对于仪式的具体解释,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学术立场出发,进行了见仁见智的不同阐释:

(1)涂尔干认为: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15]

(2)Tambiah,S.认为:仪式是一种由文化来建构的象征性交流。它由模式化的、有秩序的一连串词语和行为构成,经常在多媒体中得以表达,其内容和安排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正式化(习惯化)、模式(严肃性)、集中(混合)和循环往复(重复)。仪式在建构特征上是表演性的。[16]

(3)Rappaport,R认为:形式行为的恒常秩序的表达,是一种意义没有被行为人全部编码的表现。[17]

(4)Rothenbuhler,E认为:仪式是在神圣世界的符号化影响和参与下特有的模式化自发行为。[18](www.xing528.com)

(5)Turner,V认为:仪式指的是人们在不运用技术程序,而求助于对神秘物质或神秘力量的信仰的场合时的规定性正式行为。[19]

(6)黄平、罗红光、许宝强等认为:仪式是指发生在宗教崇拜过程中的正式的活动,被人类学家普遍地用来指称那些具有高度形式性和非功利性目的的活动。(既包括了宗教活动,而且还包括像节日、游行和问候等事件。)[20]

(7)吴晓群认为:仪式是指由传统习俗发展而来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按某种既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或行为。[21]

研究者们分别从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传播学的角度对仪式进行了狭义或广义上的定义,不同观点中的仪式阐释,无论是宗教人类学的观点、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还是文化阐释学观点、传播学的观点,都把行为方式看成是核心词汇。也就是说,仪式是一种富有社会意味的行为方式,和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否则就抽空了其中的内涵而变得毫无意义。

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仪式性的意义,传播是一个“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22]仪式性的传播有赖于参与者共同的认识和情感分享,是一种内在的满足,摆脱了为了传播而传播的功利性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