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改善学生听讲效果?-《叶圣陶教育名篇选》教导的方法

如何改善学生听讲效果?-《叶圣陶教育名篇选》教导的方法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让学生们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的办法。坐在那儿听讲,不但不要肢体肌肉活动,而且不要精神心思自由活动,让精神思想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讲说活动。但是这类学校数量并不多,大多数的学校还是老办法,让学生们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说。每见儿童们少年们青年们上学去,想到一十六年的枯坐听讲,替他们难受极了,甚至想起了消极的念头:何必受教育呢?

如何改善学生听讲效果?-《叶圣陶教育名篇选》教导的方法

学校教育的毛病很多,有一种毛病不大有人想起,说穿了谁都会承认那是毛病。那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们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的办法。

自己曾经当过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又曾经当过教师,看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我讲说,都没有觉得什么。

抗战期间在四川,因为职业的关系,参观了一些中学校。参观当然包括参观上课,参观上课常常是参观整整的一节,跟教师学生同进同出。就在这个期间,我开始惊奇,学校教育有这么一种毛病,为什么大家一直没有觉察。

直挺挺地坐在那里,谁也不会维持很长的时间。曲一曲腿,伸一伸腰,当然觉得好些,但是接下去还是挺挺地坐在那里。桌椅之间那么局促,任你怎么坐也不得舒服。支着头,斜着身子,照理是不许可的,就是支着头,斜着身子,时间长久了,还不是疲惫得要命?

再说听讲。不要说讲的是课本上的东西,就算讲的最有趣的故事,譬如《天方夜谭》,或者唱的最好听的歌曲,譬如各人心目中所认为名家的所唱的名歌,连续听上一两点钟,大概也要厌倦了。老实说,课本上的东西必然比不上最有趣的故事,最好听的歌曲,可是学生们每天得听上五六点钟。若不说厌倦,岂非怪事?

于是在教室里,有茫然瞪着眼睛,有勉强振作的脸色,也有东一眼西一眼,好似在搜寻什么神秘东西的,也有咬着嘴唇,防止口部的肌肉作怪,把呵欠打成了的。一般地说来,这时候“生命之流”虽不见得就此停止,至少也陷入半睡眠状态之中了。

幼稚园时期不算,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多少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一共一十六年,不是个短时期啊!就算活到八十岁,一十六年就占去了五分之一。而这一十六年得消磨在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上!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已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人家往往夸说受教育是一种高贵的权利,但是,站在学生的地位,替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就觉得受教育是一种刑罚。这种刑罚是没法补偿的,一十六年的疲惫与厌倦给与身心的影响将永远是人生的缺陷。

奇怪的是大家一直没有觉察,仿佛这其间一点儿没有问题似的,教育就是这样,这样才是教育。

做惯了的事就不再去多想,原是人类的老脾气。就我国的教育而言,我国的教育是抄袭外国的,外国通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我国当然也这么办。这是最方便的逻辑。(www.xing528.com)

如果摆脱了人类的老脾气,抛弃了最方便的逻辑,就会觉得“一十六年的疲惫与厌倦给与身心的影响将永远是人生的缺陷”的话不是瞎说。

坐在那儿听讲,不但不要肢体肌肉活动,而且不要精神心思自由活动,让精神思想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讲说活动。可是知能的长进得在相反的情形之下才多希望,就是说,精神心思越能自由活动,知能就越有长进,而且在许多方面,必须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活动,才是真正的长进。唯其活动不息,疲惫与厌倦无从进袭,生活才见得活泼泼地。现在把自由活动的门关了起来,招来了疲惫与厌倦,长进固然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有限得很。一十六年的时光就此耽误了,没有活泼泼地生活过来,岂不是追不回来的损失。习惯成自然,往后的年月也不很能够自由活动了,或者心意上很想努力奋发,可是实践上受习惯的牵制,终于自由活动不来了。这岂不是一误误到底,成了终身的缺陷?

凡是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说的都将有这种缺陷,不过有的显著,有的隐微,有的不自察觉,还自以为受了教育值得矜夸,有的明知受累,心存追悔却已来不及。反过来说,假如学校教育不取那种办法,不取让学生们坐在那里听教师讲说的办法,学生们将受益得多。他们在学校里可以得到更多更切实有用的知能,他们出了学校,由于在学校里所养成的习惯,随时可以得到更多更切实有用的知能。

当然不需要关闭学校,也不必拆毁教室,也不用废弃课程的系统。只要不光让学生们坐在那里听,不光让学生们听教师的讲说,让他们在学习的当儿,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地参加在里头自由活动,主动而不被动。让他们消泯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

教育纲领哩,学制哩,课程标准哩,这些东西定得无论怎样完美,如果仍旧让学生们坐在那里听教师讲说,那就完美也是枉然,学校教育总之是学生们或重或轻的刑罚。

外国有一些试验学校,让学生自由活动。把听讲减到最低限度,而且不光听教师讲,往往是与教师研讨。又有一些学校,与工场混而为一,上课就是工作,工作的时候共同研讨。要谋改革,自然得走这条道路。但是这类学校数量并不多,大多数的学校还是老办法,让学生们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说。即此一端如果武断一点儿说,足见外国的学校教育也不好。

我国要谋改革,现在时候总谈不到。每见儿童们少年们青年们上学去,想到一十六年的枯坐听讲,替他们难受极了,甚至想起了消极的念头:何必受教育呢?

1947年10月25日作,原题《工馀随笔》,刊《创世》3期(11月1日),署名叶圣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