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孝可风牌坊-钟祥市荆门古名胜

节孝可风牌坊-钟祥市荆门古名胜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孝可风牌坊,位于钟祥市洋梓镇中山村6组碾盘山西麓,其方位为坐东北向西南。经过研究,发现节孝可风牌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笔者分析判断,节孝可风牌坊的匠师,是受到郢中镇少司马牌坊结构形制的启发而进行仿造,并加以了发挥创造。从坊中碑文可知,常氏的节孝可风牌坊,是经湖广总督赵尔翼和湖北提学使高凌霨将常氏节孝行迹呈报礼部复议,由皇帝敕命批准旌表而建坊的。关于常氏的节孝事迹当刻立于牌坊的记事碑上。

节孝可风牌坊-钟祥市荆门古名胜

节孝可风牌坊,位于钟祥市洋梓镇中山村6组碾盘山西麓,其方位为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荆门市内所存古牌坊中年代最晚的一座。湖北省人民政府2008年3月11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2004年3月4日对节孝可风牌坊进行考察拓碑。经过研究,发现节孝可风牌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结构形态奇异。一般常规的古牌坊均为横列“一”字形结构,而这座牌坊的造形结构为“”字形式。这是古牌坊序列中颇为少见的一种形制。此牌坊的结构,系为六柱,但六柱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两侧部分,分别呈八字之形。两翼的两柱与中间的坊柱相连,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六柱五门的新格局。就笔者所知,河南省汤阴县岳飞庙门就是一座这样结构的木质牌坊。还有位于江西省宜黄县潭坊乡桥下村王家巷口的石质“大司马牌坊”,也是这种类型。

节孝可风牌坊为六柱五间四层硬山顶石坊,通高8.76米,通宽6.8米,中间宽2.16米,高2.62米;侧门高2.13米,宽1.03米。六根坊柱均系0.4米见方。两侧翼柱间八字宽2.4米。正、背坊顶檐下中部竖嵌坊匾,高0.5米,宽0.35米。中间竖刻大楷书“旌表”1行2字。西面上额坊下横嵌坊匾高0.75米,宽2.16米,横列阴刻中楷书“钟祥县儒童魏元善之妻常氏之坊”14字的坊名。下额枋上面嵌匾高0.8米,宽2.16米,上款阴刻楷书“钦命湖广总督部堂赵、湖北提学使司高题奏奉”2行19字;中部横列阴刻大楷书“节孝可风”4字;下款阴刻楷书“钟祥县儒童魏元善之妻常氏立,大清宣统元年辜月吉旦建”2行24字。东面所刻文字内容相同,只是“坊名”和“节孝可风”匾额上下互换了位置。

笔者分析判断,节孝可风牌坊的匠师,是受到郢中镇少司马牌坊结构形制的启发而进行仿造,并加以了发挥创造。有两点十分明显,即少司马牌坊正、背面均嵌“恩荣”竖匾和“少司马”枋额。而节孝可风牌坊的正、背面均嵌“旌表”竖匾、“坊名”和“节孝可风”坊匾,只是正、背面作了上下互换的安排。还有,少司马牌坊的两翼坊柱上部采取逐层内缩的构架,留剩下了上层两侧的空间。而节孝可风牌坊也是两翼按逐层内缩的原则构置两翼的格局,但更延伸到了上层,其侧翼的坊檐翘角直伸到了中间坊顶的檐下。这也是节孝可风牌坊两翼结构上发挥出彩的亮点。

节孝可风牌坊(www.xing528.com)

二是雕刻技艺精湛。节孝可风牌坊的正、背面所雕刻的画图计有16幅。即西侧有“五龙捧圣”“三清论道”“八仙朝祖”“双龙戏珠”“太公垂钓”“福禄寿禧”“老君炼丹”“吉祥如意”;东侧有“凤鹤呈祥”“四龙腾海”“双鹤延年”“双凤朝阳”“喜鹊登梅”“双鸟鸣林”“牡丹富贵”“鹿梅齐寿”等。这里要指出的是,坊顶下的两面所竖嵌的“五龙捧圣”和“凤鹤呈祥”的“旌表”竖匾已被人盗走,只在笔者于2004年所拍摄的照片中能见到原件了。坊脊中央拱立一尊宝瓶,脊两端饰以龙吻,张口吞脊,尾部翘卷。中间下层的方柱边置以四狮,高1.6米,造形威武雄壮。两侧方柱边置立四象,高1.55米,形态端庄安详,两翼内间的抱鼓石高1.65米、宽0.2米,厚0.6米,紧紧地将坊柱扶牢撑稳。整座牌坊的雕刻,或人物、或花鸟、或云纹、或海涛,都精雕细刻,逼真传神,诚然是一件珍品荟萃的石雕文化建筑艺术品

三是牌坊系坊主常氏亲自主持建立。“节孝可风”匾中上款刻文是“钦命湖广总督部堂赵、湖北提学使司高题奏奉”19字。有的不认识其字,将竖匾“旌表”错抄为“节孝”,将“钦命”错抄为“玲今”,将“部堂赵”错抄为“郭堂赵”。这样的错误发生了“以讹传讹”的连锁影响,竟然收入进了《走进钟祥》的书中和刻上了《牌坊保护简介》碑文中了。其实,所谓“部堂”之称,是因为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故亦将总督称为“部堂”了,哪有什么“郭堂”之名目!其建坊时间为“大清宣统元年辜月吉旦”。辜月,指农历十一月。

从坊中碑文可知,常氏的节孝可风牌坊,是经湖广总督赵尔翼和湖北提学使高凌霨将常氏节孝行迹呈报礼部复议,由皇帝敕命批准旌表而建坊的。关于常氏的节孝事迹当刻立于牌坊的记事碑上。遗憾的是,此碑已毁失,只残存碑座与碑帽。碑座长1.5米,宽0.55米,高0.3米,青石质,已断为两截卧于牌坊南边3米处的山坡树林中,碑帽则人为地搬到牌坊北端5米处作了菜园的护坡。

在“节孝可风”匾中的下款刻有“钟祥县儒童魏元善之妻常氏立”13字的内容,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常氏一生没有子女。官方拨下了建坊资金后,则由常氏亲自进一步筹措不足的资金,并由她主持建立牌坊。这在清代所立节孝牌坊中是不多见的一个实例。这里要指出的是,民国版《钟祥县志·古迹下坊表》中载:“碾盘山下有魏某母某氏”10字文,是不可信的。因为编写志书的采访人员只是道听途说之记,并没有到实地作认真的考察。明明是“魏元善之妻常氏”,何来什么“魏某母某氏”之说?

节孝可风牌坊东南50米处的碾盘山顶上,有一座古寺叫飞来寺,寺前立有一块清代的《万古常昭》青石碑刻,碑文系表彰贡生魏鼎轩之妻曾氏捐资主修东方樊家大桥一座、寺右正路一条和驳岸一座的善举功德。看来此地魏姓大户中,竟出了一些值得旌表赞扬的节孝之妇和行善之女式的楷模人物。她们的事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