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古名胜:讲经台,历史古迹三台之一

荆门古名胜:讲经台,历史古迹三台之一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乾隆时期的讲经台,位于荆门城西象山东侧半山腰,是荆门历史古迹“三台”之一。笔者1995年4月16日考察讲经台。故讲学象山麓台亭上的说法没有史料依据。此段文意是说,数百年后,讲经台及亭久废,基址亦失。讲经台综上所述,舒公所筑之讲经台,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讲经台处于象山东侧偏南。全诗围绕讲经育人的主旨层层展开,寓意深远。

荆门古名胜:讲经台,历史古迹三台之一

乾隆时期的讲经台,位于荆门城西象山东侧半山腰,是荆门历史古迹“三台”之一。笔者1995年4月16日考察讲经台。

现存之讲经台,系乾隆十九年(1754年),舒成龙为了纪念陆九渊的治理政绩,在象山东腰选得一处较为平坦的台地而建。山壁的“讲经台”巨碑,通高2.22米,宽0.84米,上款竖行阴刻中楷书“宋先儒陆夫子讳九渊知荆门军讲经处”1行16字;中部竖行阴刻大楷书“讲经台”1行3字,每字0.48米见方;下款竖行阴刻中楷书“后学荆门州牧任邱舒成龙勒石”1行13字。碑之东侧为1989年重建的仰止亭,其亭六棱六柱,六角形屋盖式凉亭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高6米,周长20米,顶盖绿色琉璃瓦,柱涂红漆,顶内盖板与花窗为绿色。东面亭额悬“仰止亭”3字的亭名之匾。

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卷三十三“三台图说”中载:“讲经台,在象山。陆文安公知军时,以荆门俗尚缁黄,惑于祸福报应之说,为亭象山台上,讲学其中,从学者常数百人。间有未达,公子持之为之敷绎,靡弗复得所请者。故事上元设醮为民祈福。公则专讲《洪范》‘敛福锡民’一章以代醮事,士习民风翕然丕变。荆人遂名其台为讲经台。”舒公上述之文,是说宋时陆公在象山筑亭台讲学其中,以讲《洪范》“敛福锡民”一章以代醮事,从学者数百人。笔者查阅中华书局出版的《陆九渊集》卷三十三杨简《象山先生行状》和卷三十六《年谱》中的记载,发现舒公记述的讲学地点与《象山先生行状》和《年谱》中的记载很不相符。《象山先生行状》中载:“朔望及暇日,诣学讲诲诸生。郡有故事,上元设斋醮黄堂,其说曰为民祈福。先生于是会吏民,讲《洪范》‘敛福锡名’一章,以代醮事。”《年谱》载:绍熙三年“春正月十三日,会吏民讲《洪范》五皇极一章。郡有故事,上元设醮黄堂,其说曰‘为民祈福’。先生于是会吏民,讲《洪苑》‘敛福锡民’一章,以代醮事。”从这两处记载可知,荆门当时习惯于每年上元日,在黄堂举办醮事,于是陆公便会集了官民,宣讲《洪苑》中“敛福锡民”一章,以此取代了醮事。《行状》和《年谱》中说的“黄堂”,即是陆公的荆门军衙门内的正堂。《后汉书·郭丹传》“勑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李贤注:“黄堂,太守之厅事。”宋范成大《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笔者以为,宋代史料记载充分表明陆公讲学的地点是在衙内的厅堂上,而不是在象山麓,更不是在象山东侧的半山腰。故讲学象山麓台亭上的说法没有史料依据。《年谱》中又记载:春正月“二十四日,与姪焕之书,略云:正月十三日,以讲义代醮,除官员、士人、吏卒之外,百姓听讲者不过五六百人,以不曾告戒也。”其是说,正月二十四日,陆公给其姪焕之的书信中说,正月十三日那天,以讲义代醮,除官员、士人、吏卒之外,百姓到会听讲的人达五六百人。这里陆公所讲的听讲者五六百人,就是舒公在“图说”中所记述的“从学者常数百人”的出处。

接着,舒公在“三台图说”中继续写道:“数百年来,亭台久废,基址亦失。甲戌春,州牧舒成龙卜地象山南岭之半,得平台,恰与东山之读书台相映,甃台构亭,敞其前后。亭后石上镌‘讲经台’三大字,复以‘敛福锡民’额之。夏仲太守张公讳世芳过荆,登讲台,心印前贤,题亭曰‘仰止’。盖勗成龙以景行也,敢弗勉诸?”此段文意是说,数百年后,讲经台及亭久废,基址亦失。乾隆十九年,舒公又于象山东之南岭的半山腰找到了一块平地,经过拓展,建台构亭,在山壁上刻“讲经台”3个大字,又以“敛福锡民”四字为额。这年五月,安陆知府张世芳路过荆门,登临讲台,心仰陆公,题“仰止”以名新亭。

讲经台(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舒公所筑之讲经台,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其意义有三:一是彰显了陆九渊治理荆门,教育民众的业绩。二是反映了荆门百姓对陆九渊的敬仰之情。三是搭建了人们缅怀先贤进行修身养性教育的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仰止亭早已毁坏了。1989年,荆门市城建部门在旧台基上重修一座古色古香的仰止亭,使讲经台获得新生,成为象山风景区的名胜之一,是人们寻幽探古的好去处。

清代荆门州学正,安乡人刘名建写了一首《讲经台》七律诗:“亭台插汉耸崔嵬,离照文星近巽开。东壁图书雄六府,北辰阊阖耀‘三台’。凭栏紫气胸前荡,排闼青云足下来。自是居高卑尽听,肯教沧海有遗才。”其意谓:嵯峨的亭台高耸直插云霄,明亮的文曲星靠近东南方照耀启开。龙泉书院的藏书可称雄似文昌宫的六星,北极星光耀天门预示将有备受尊崇的三公出来。凭栏眺望祥瑞之气在胸前飘荡,推开门便见足下有青云拥来。原是身居高位者却能俯听民声,哪肯让天下的英雄成为无用武之地的人才吗?“离”,明。《易·说卦》:“离也者,明也。”“文星”,文曲星。“巽”,东南方。《易·说卦》:“巽,东南。”讲经台处于象山东侧偏南。“东壁图书”,谓皇宫藏书之所。《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六府”,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北辰”,北极星。喻尊崇之人。“阊阖”,传说中的天门。喻宫殿。“三台”,星名,喻三公。《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紫气”,祥瑞之气。“排闼”,推开门。“自是”,原是。“肯教”,肯让。“遗才”,未受重视的人才。全诗围绕讲经育人的主旨层层展开,寓意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