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钟祥石牌古戏楼:唯一带抱厦的文物古建筑

湖北钟祥石牌古戏楼:唯一带抱厦的文物古建筑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牌古戏楼石牌古戏楼,亦称关帝庙戏楼,位于钟祥市石牌镇原石牌高中校园内。石牌古戏楼平面呈“凸”字形,南北向,面阔11.6米,进深9米,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梁架结构的混合形式。古戏楼对联拓片石牌古戏楼是湖北省现存的唯一的一座带抱厦的大型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石牌古戏楼石牌古戏楼历经沧桑而岿然屹立于世。石牌古戏楼为研究江汉平原的戏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湖北钟祥石牌古戏楼:唯一带抱厦的文物古建筑

石牌古戏楼

石牌古戏楼,亦称关帝庙戏楼,位于钟祥市石牌镇原石牌高中校园内。创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修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笔者2003年3月1日考察石牌古戏楼并拓下了戏楼石柱联刻文。

石牌古戏楼平面呈“凸”字形,南北向,面阔11.6米,进深9米,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梁架结构的混合形式。上下两层,单檐歇山顶,琉璃瓦覆盖,石柱顶托,飞廊四周,斗拱建筑。楼内木柱,饰以红漆,梁枋完好,天花板上,绘制红黑色龙凤图案。整座戏楼雕饰玲珑,工艺精湛。

戏楼正面两侧立有方形石柱,各高3米,0.4米见方。石柱刻面高2米,宽0.3米,各阴刻大楷书11字,每字高0.14米,宽0.11米。刻联时间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其联为:“似演麟经,善恶收场分衮钺;差怡凤目,笙歌振响叶琅璈。”“麟经”,即麟史,指《春秋》。孔子作《春秋》至获麟绝笔,故《春秋》又称《麟经》。“衮钺”,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差怡凤目”,指演员化妆表情。“凤目”,即凤眼。“叶琅璈”,形容声音和洽,谐美。“叶”,通“协”。和洽、相合。“琅璈”,古代玉制乐器

古戏楼对联拓片(www.xing528.com)

石牌古戏楼是湖北省现存的唯一的一座带抱厦的大型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特别珍贵的是戏楼的梁柱和板壁上至今仍保留有当年于此楼演出的戏班名和年代的20余条记载。其中有金翠班,嘉庆八年(1803年);湖南常德府武陵县泰瑞班,嘉庆九年(1804年);德安府桂林班,嘉庆十一年(1806年);荆门长生班,嘉庆十一年(1806年);郢中古升班,嘉庆十一年十一月(1806年);河南南阳全胜班,嘉庆十七年(1812年);隆升班,嘉庆十七年腊月初一日(1813年1月3日);永泰班,道光二年六月二十四日(1822年);洪福班,道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832年);协成班,咸丰六年(1856年);太和班,咸丰六年(1856年);襄阳洪兴班,同治六年(1867年);连升班,光绪四年三月十三日(1878年);继泰班,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1878年);鄂南文升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洪兴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洪太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此外还有一些只有班名而无年代记载如池河大越调全胜班、安襄双胜班、广庆班、洪福班、宁泰班、宏兴班、文盛班、襄阳宜城协顺班等。

石牌古戏楼

石牌古戏楼历经沧桑而岿然屹立于世。尤其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极力保护,免遭毁坏,保存至今,实乃一件幸事。石牌古戏楼为研究江汉平原的戏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