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古名胜-尖角寺:历史碑文揭示道教与释道同奉

荆门古名胜-尖角寺:历史碑文揭示道教与释道同奉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尖角寺,又名偏角寺、偏观寺,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新华村5组尖角山顶。笔者2005年12月13日考察尖角寺,拓下了有关碑文。尖角寺遗址从尖角山实地考察中发现的碑文记载,尖角寺是以道教为主的宗教寺庙。这篇碑文给我们的信息是,有清以来,尖角寺开始奉祀真武大帝了。可见从清代起,尖角寺是一座释道同奉的综合性寺庙。如今,屹立于尖角山顶的小庙仍香火旺盛,时有信奉者上山叩拜。

荆门古名胜-尖角寺:历史碑文揭示道教与释道同奉

尖角寺,又名偏角寺、偏观寺,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新华村5组尖角山顶。笔者2005年12月13日考察尖角寺,拓下了有关碑文

尖角山,又称鸡头山,海拔673米,是东宝区最高的大山,山体范围3平方公里,东北距离罗集小镇5.5公里,西南距西河3公里。山上遍布柏树、栗树、山竹和灌木丛。山势险峻,其峰陡峭,寺庙耸立山尖。

明《承天府志》卷十七载:“偏角寺,在州北鸡头山,唐灵济禅师大明山至此,因渴,卓锡于石,泉水上涌,后人因足迹建寺。”明代版《荆门州志》卷六载:“偏角寺,灵济禅师自大明山至此,足踏偏山西南,因渴,卓锡于石,泉上涌,后人于足迹处建寺,塑像,泉现存。”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卷九载:“偏角寺,在州西北七十里鸡头山,唐灵济禅师登此卓锡,地忽涌泉,因建道场。”从上述史料记载,我们可以认定,尖角寺,建于唐代,为灵济禅师踏偏山之西南边,因渴,卓锡而泉涌。于是后人在其足迹处建寺。

尖角寺遗址

从尖角山实地考察中发现的碑文记载,尖角寺是以道教为主的宗教寺庙。(www.xing528.com)

刻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重修尖角山记》碑文记载:“尖角为武宁之望,插云表者。云表者,神所临也。自汉明兆梦而法崇竺国,接两晋、盛唐、历宋元明,道场盛于江汉,闻于名山,而莲宫焉旧矣。”即是说,从汉明帝起,佛教进入中国,历经至明,江汉之地方寺庙盛行。这是指佛教(莲宫)的发展。其文又说:“又传真武起吾郢,为太和祖天师之祖也,传道法也,而太和以下诸山俱留真武遗迹。”此是说,相传真武大帝起于郢州,为武当山天师之祖。武当以下的各山都留有真武大帝的遗迹。下文接着写道:“则知湘西诸山修炼远,而尖角在空,真武已经矣。”是说尖角山很高,真武大帝在此修炼过。最后是讲重修尖角山之事。这篇碑文给我们的信息是,有清以来,尖角寺开始奉祀真武大帝了。

刻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修外墙碑》文中有“今尖角山之玄天威灵显应”之句,是尖角山奉祀道教的实物记载。

道光十八年(1838年),首人陈永田等70多人捐资重修尖角寺,并立碑为志,其碑文标题为“广种佛田”4字。一块年代毁失的碑文中有“玄天上帝起尖山,祖师灵验,众善装立神像”的记载。可见从清代起,尖角寺是一座释道同奉的综合性寺庙。

如今,屹立于尖角山顶的小庙仍香火旺盛,时有信奉者上山叩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