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胶柱调琴:五德转移说

胶柱调琴:五德转移说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胶柱而调琴也。以下为五德转移说。胶柱调瑟,鼓瑟时转动弦柱,以调节音调之高低。如胶其柱,则无法调节音的高下。如果拘泥固化于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而指责批判其他朝代的制度,就像胶柱调琴一样可笑。现在仅仅掌握了一代国君的制度,而指责历代相传的习俗,就像胶住弦柱,而调节音调高低一样。

胶柱调琴:五德转移说

义者循理而行宜也,礼者体情制文者也。义者,宜也;礼者,体也。昔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鲁治礼而削,知礼而不知体也。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祀中霤,葬成亩;其乐《咸池》《承云》《九韶》;其服尚黄。夏后氏其社用松,(祝)[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其服尚青。殷人之礼,其社用石,祀门,葬树松;其乐《大護》、《晨露》;其服尚白。周人之礼,其社用(粟)[栗],祀灶,葬树柏;其乐《大武》《三象》《棘下》;其服尚赤。礼乐相诡,服制相反,然而皆不失亲疏之恩、上下之伦。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胶柱而调琴也

【注释】

①义:《释名·释言语》:“义者,宜也。”循理:按照道理。体情:体察情理。制文:节制文饰。②“昔有扈(hù)氏”二句:许慎注:“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③体:事体,主体。④“祀”:《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于鬯(chànɡ)《校淮南子》:“祀”盖“礼”字形近而误。以下为五德转移说。舜(土、黄)→夏(木、青)→殷(金、白)→周(火、赤)。社:即土地神。中霤(liù):室中央。古代五祀之一,也叫宅神。“葬成亩”句:许慎注:“田亩而葬。”⑤“其乐”句:许慎注:“舜兼用黄帝乐。《九韶》,舜所作也。”⑥夏后氏:古部落名,禹为其领袖,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祝”:《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祀”。当正。墙:古代柩车四周的帷幔。《仪礼·既夕礼》郑玄注:“墙,饰柩也。”翣(shà):许慎注:“棺衣饰也。”按:棺饰,形似扇,在路以障车,入椁以障柩。⑦《夏籥》:又叫大夏。相传是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乐舞。乐曲共九段。九成:九变,即九段。《六佾》:古代乐舞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yì),六佾为四十八人。《六列》:三十六人排列的一种乐舞。《六英》:颛顼之乐,禹用之。⑧《大護》《晨露》:许慎注:“汤所作乐。”按:《大護》《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作“大濩”。商代著名乐舞。《晨露》,汤时乐舞,伊尹所作。⑨“粟”:《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栗”。当是。⑩《大武》:西周建国初年乐舞,歌颂武王伐纣。《三象》:周初乐舞。《棘下》:周代之乐。⑪“琴”:《道藏》本、《四库全书》本同。刘绩《补注》本作“瑟”。胶柱调瑟,鼓瑟时转动弦柱,以调节音调之高低。如胶其柱,则无法调节音的高下。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

【细读】(www.xing528.com)

《淮南子》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治国的理论,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能保守僵化。虞舜、夏禹、商朝周朝的礼节、祭祀音乐、服饰、习俗等制度,各不相同,但是社会都得到治理,获得民众的拥护。如果拘泥固化于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而指责批判其他朝代的制度,就像胶柱调琴一样可笑。《淮南子》中说得明白:

义,是按照道理而实行合宜的事情的意思;礼,是体察情理节制文饰的意思。义,就是合宜的意思;礼,就是得体的意思。从前有扈氏为了道义而灭亡,他知道义而不知道合时宜;鲁国修治礼义而土地被削弱,只懂得礼节而不知道得体。有虞氏的礼节,祭祀土神,采用封土的办法,祭祀的地方在室中央,埋葬在田亩之中;他的音乐用《咸池》《承云》《九韶》,他的服饰崇尚黄色。夏后氏的礼节,祭祀土神采用种植松树的办法,祭祀的地方在户内,安葬在墙角,放置棺衣;他的音乐用《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他的服饰崇尚青色。殷朝人的礼节,祭祀土神用石头,祭祀的地方在门内,安葬时种植松树;他的音乐用《大護》《晨露》;他的服饰崇尚白色。周朝人的礼节,祭祀土神用栗树,祭祀的地方在灶间,安葬时种植柏树;他的音乐用《大武》《三象》《棘下》;他的服饰崇尚红色。历代的礼节、音乐相背离,服饰制度相反,虽然如此,但是仍不失去亲疏之间的恩惠和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现在仅仅掌握了一代国君的制度,而指责历代相传的习俗,就像胶住弦柱,而调节音调高低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