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东县传统村落:烈女谭小七的抗婚之旅

巴东县传统村落:烈女谭小七的抗婚之旅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烈女谭小七清道光年间,三里城发生了一件极为悲壮的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谭小七。由于她是父母生育的第七胎,故名谭小七。谭小七年纪虽小却很有主见,她多次提醒父母“女儿的婚姻大事,须得女儿自己同意”,谭老爷尊重女儿的意见,提亲都被婉言拒绝了。他来到谭小七家,把富豪人家的想法对谭小七的父亲说了,婚事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虽然婆家催婚甚急,又有来自族长的高压,但谭小七就是誓死不嫁。

巴东县传统村落:烈女谭小七的抗婚之旅

烈女谭小七

清道光年间,三里城发生了一件极为悲壮的事。至今听来,仍令人扼腕叹息。

故事的主人公叫谭小七。她出生在三里城一个富贵之家,父亲谭承化,有良田数百亩,家奴成群,可是命运却非常凄苦,虽有两房妻室,邓、向两位夫人前后一共生了六个男孩,很想要一个女孩。后来妻子又十月怀胎,终于在嘉庆乙丑年(1805年)的一天,生下了一个女孩。晚年得女的谭老爷如获至宝。由于她是父母生育的第七胎,故名谭小七。

小七自幼聪颖,读书识字过目不忘,她父亲将她送到私塾读书,她咏诗作文,全学堂无人能及,更得父母喜爱,被视为掌上明珠。

光阴荏苒。转眼间,小七已是豆蔻年华,模样出落得相当标致,虽说不上羞花闭月,但也是个清水芙蓉般的灵气女子,加之特别爱打扮,时人夸她:“云鬓两边分,鸢尾后生成,擦上胭脂水粉,美貌盖世人。”

这样一个知书达礼、才貌出众的千金小姐本应有一个好的归宿,却是红颜薄命。

在谭小七十五六岁的时候,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谭小七年纪虽小却很有主见,她多次提醒父母“女儿的婚姻大事,须得女儿自己同意”,谭老爷尊重女儿的意见,提亲都被婉言拒绝了。

媒人提亲被拒的事传遍了十里八乡。当地一个很有权势的富豪人家知道后,动了心思。他带着银钱找到谭姓族长,说明来意,并请族长保媒。

百年前,在当地有很多婚姻上的清规戒律,如“子女一人养,风化合族掌”[5]。家有女儿,约定终身,若不经族人同意,叫“贪金卖骨,欺压众族”,父母是要受罚的。

族长收了银子,拍着胸脯满口答应了富豪人家的请求。他来到谭小七家,把富豪人家的想法对谭小七的父亲说了,婚事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谭老爷一想,觉得这门婚事也算是门当户对,就答应了。可是,心高气傲的谭小七并未受到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她看不上这权贵之家的纨绔子弟,誓不从父母之命,与一私塾先生的儿子相爱了。这下不仅惹恼了族长,更逼得她的父母下不了台。因为父母应允女儿婚姻叫“开金口”,既然答应了这门亲事,就没有反悔的余地。

于是,谭老爷把女儿锁在绣房,不让她再去读书,族长也出面将私塾先生赶出了三里城。

这样相持了两年,十八岁的谭小七已成“老姑娘”,到了非嫁不可的年龄。虽然婆家催婚甚急,又有来自族长的高压,但谭小七就是誓死不嫁。眼看离婚期越来越近,谭小七明白已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万般无奈下,她选择了以死抗争。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她自缢身亡。此时,距离她18 岁生日还差两天。

自缢前,她留下了悲愤泣血的绝命诗《十怨》:

一怨我爹娘,爹娘无主张,女儿长得那样强,何不把家当?(www.xing528.com)

二怨我媒妁,媒妁千般错,找个纨绔相伴我,叫我怎么说?

三怨我的郎,婚姻纸一张,天高水阔堪比翼,为何缺胆量?

四怨我族长,就是个活阎王,什么风化合族掌,其实黑心肠。

五怨我公婆,花花肠子多,明知癞蛤蟆想天鹅,生死不毁约。

六怨我堂哥,其名读《大学》,小七命运向谁托?你怎不管我?

七怨我先生,除非有隐情,文盖巴邑诗超群,怎不求功名?

八怨观音堂,许愿烧高香,姻缘梦碎断肝肠,都是假神王。

九怨我学友,今生难执手,纵使姻缘不成就,何必生怨尤?

十怨我的命,实在命不成,生死不过一条绳,早死早超生。

谭小七墓

看着年轻的女儿为婚姻自尽,谭老爷伤心欲绝,他把女儿埋在城垭的施荆古道旁,忍受着巨大的悲痛,亲手为女儿立了一块五镶碑,并在女儿的墓碑上题了一首诗。诗曰:

大垭山前土一丘,果无荣辱果无愁。

墓田伴作归宁志,啼向杜鹃血泪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