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井研教师培训实录:磨课助我升级教学

井研教师培训实录:磨课助我升级教学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省井研县三教小学李波2017年秋,本人参加了中西部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磨课”活动,我有幸担任磨课主讲教师,讲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青蛙写诗》第2课时,全组语文老师全程参加了磨课研修活动。这是这份教学设计最大的问题。

井研教师培训实录:磨课助我升级教学

四川省井研县三教小学 李 波

2017年秋,本人参加了中西部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磨课”活动,我有幸担任磨课主讲教师,讲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青蛙写诗》第2课时,全组语文老师全程参加了磨课研修活动。现将磨课过程的重要环节内容呈现如下:

一、提交给全体教师“磨”课的教学设计

《青蛙写诗》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2个偏旁。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

3.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动物,关爱生命。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老师提示概括诗歌主要内容,引入下节诗的教学。

“淅沥沥,莎啦啦,天空下起了雨,池塘里的小青蛙高兴极了,它跳了出来,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写完了一首动听的诗。小朋友们,你们听……”

(二)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出示课件)快听:淅沥沥,沙啦啦……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从声音中你感受到什么?(雨点儿很轻很小)

2.看到这么轻柔、这么细腻的小雨,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它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感悟童趣

1.听到小青蛙要写诗啦,瞧瞧,都有谁来帮忙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自由读并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板书:逗号,句号,省略号)

3.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1)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啦?(小蝌蚪就像一个小逗号)

(2)老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啦?(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

(3)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省略号是六个小黑点,一个不行。)还能说一串什么?(训练语言表达)

4.教师小结: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往往就会看见逗号,这个时候就应该简短地停顿一下;看见句号的时候,一个意思表达完了,就应该稍微停顿长一些。

5.教师范读。读出逗号,句号的正确读法。学生模仿老师读。

(四)学习第五小节,启迪灵性

1.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完了(出示诗文——),快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形声字。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2.师:“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预设:a.小青蛙感谢小伙伴的帮忙。b.赞美春天。发挥想象,启迪孩子的灵性,训练语言表达。)

二、第一次阅读教学设计后磨课精彩片断实录

唐雪飞老师:请各位老师就李波的教学设计多找问题,少唱赞歌。

高潮老师:这篇课文2课时完成。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扫清生字词障碍,熟读乃至背诵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第2课时主要任务是掌握3种标点符号的写法、用法,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个主要任务体现的不够充分。这是这份教学设计最大的问题。

唐雪飞老师:我赞同高老师的意见。补充一点,这3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个人认为包括代表的意义,朗读中的停顿时间长短。你们说说李老师的设计如何来突出掌握3种标点符号的写法、用法。

王桂容老师:语言文字的导学,还是要紧紧抓住文本。首先要抓住课文中小蝌蚪与小逗号,池塘里的水泡泡与小句号,荷叶上的一串水珠与省略号形态上的相似点,帮助学生掌握这3种标点符号的写法。

宁燕老师:如果能用多媒体演示水中游动的小蝌蚪身子、尾巴分别与“,”之间的关系,就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的写法。

李波老师:这个视频哪里有?

宁燕老师:网上去搜。

唐雪飞老师:同理,“。”和“。。。。。。”,也要用直观、形象的视频来辅助掌握。否则,我们参加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后学来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学了不用,就白学了。网上有雨水落入池塘形成大大的圆圈,荷叶上的一串串水珠接连不断落入池塘中的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可以找出来,给孩子们展示,同时一定要与文本结合进行导学,呈现给学生,这样课堂就生动活泼有趣了。

李波老师:谢谢各位老师的指点,下来后我去把这部分修改出来。

唐雪飞老师:李波老师的这3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大家有何高见?

王桂容老师:3种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长短的示范教学应该紧紧抓住青蛙写的诗来进行,可让学生先试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在纠错中掌握,效果更好。

高潮老师:这3种标点符号到底应该停顿多长时间,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啊。

大家附和。

王桂容老师:这个大学的播音系应该有吧?汪老师。

高潮老师:下来查一查。

唐雪飞:如果“,”号停2秒,“。”号就应该停4秒,“……”6个点点儿就应该停12秒。

宁燕老师:让李波来读一读青蛙写诗,大家来数秒。

唐雪飞老师:请李波老师下来将大家的修改意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体现在教学设计里,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都进行修改,为上课做好准备。

三、第一次听课后磨课精彩片断实录

唐雪飞老师:上次讨论,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确实没找到权威的统一的标准,我们就按我们这次讨论的来教学,和我们关于文本的理解来掌握停顿时间长短。在一个文本中标准统一就应该没问题。今天,大家观摩了李波老师的课,请李波老师就这节课作必要的说明和总结。

李波老师:上次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认真内化,细化为教学具体的环节和步骤。由于平时使用多媒体的机会不多,今天的视频操作不够熟练,好在孩子们很少上多媒体课,直观的画面,不仅帮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内容,而且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弥补了我操作不熟练带来的教学不连贯,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关于这节课上得怎么样,我更想听听在座各位的意见。

宁燕老师:老师3种标点符号书写示范作用不可小觑,示范后,建议安排学生学好堂课书写5遍,效果是不是更好?

唐雪飞老师:学习了标点符号,我们能不能适当做一些相应的练习,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王桂容老师:一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标点符号,初步认识就可以了。没必要增加难度。况且,本课教学目标也没提到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标点。

宁燕老师:我也认为没必要,或者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来确定。

高潮老师:青蛙写的诗,可安排学生当堂掌握后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诵比赛,以巩固学习效果。

王桂容老师:就是。复习导入课题,我建议将上节课要掌握的内容,学生掌握没掌握,作为第2节课复习导入课题的内容,这样使前后2节课的内容更好地融为一体。

唐雪飞老师:前面老师们的发言,非常好。我个人还有一点看法。诗的第一小节,第1节课按教学设计细致解读可以。但第2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和主要任务就是掌握3种标点符号的写法、用法,诗的第1节的教学应该设计成同学们读了此诗后,根据诗中出现的事物、动物,确定这是什么季节常见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发表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季节的看法。增加儿童对诗中呈现的季节景观的认同,由文本到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唐雪飞老师:请李波老师下来,认真修订教案,形成优秀教学设计。

四、再次修改的教学设计,形成最终教案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是否掌握;

2.复习“写诗、诗歌、诗人、以前、以后、你们、他们、写字、写作业、一串水珠”等积累的词语;

3.是否能听“写下、个、雨、们”4个生字和“横折钩”偏旁;(www.xing528.com)

4.通过文本和视频材料,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写法和用法;

5.通过尝试朗读、示范朗读和朗读比赛等形式,掌握这3种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和视频材料,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写法和用法;

2.通过尝试朗读、示范朗读和朗读比赛等形式,掌握这3种标点符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朗读、示范朗读和朗读比赛等形式,掌握这3种标点符号的停顿。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生词、词语等的卡片;准备好小蝌蚪的卡片,池塘里小水泡形成过程的视频,荷叶上的一串串水珠接连不断落入池塘的视频;检查电教室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一)背诵全诗

师:同学们一起来背诵《青蛙写诗》。

活动策略:学生背诵时,教师用心听,然后着重检查上课新授的儿化音、生字、新词是否读得正确。若有不正确处,及时纠正。

(二)检查生字和偏旁是否掌握

师:教师出示“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的课件,其中秃宝盖、四点底,读后让学生手悬空书写。

活动策略:教师出示11个生字的卡片时,学生发音不正确或抽读学生读不正确时,要指导其多读几次直到会读!个别特别困难者,下课后个别补课

(三)检查词语是否掌握

师:课件出示“写诗、诗歌、诗人、以前、以后、你们、他们、写字、写作业、一串水珠”等积累的词语。

活动策略:上述3个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听写本课要掌握的生字

师: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看看你们家庭作业完成的效果。我念你们写,写时要一笔一画写到家,看谁写得更工整。

听写生字:下、个、雨、们;听写“横折钩”。

教师黑板书写上述生字和部首。学生自查互评。

二、学习全诗

(一)朗诵全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读后告诉我: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如何知道的?

活动策略: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后,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学生可能回答是春季、夏季,应该是春夏之交的景色?理由:小蝌蚪是春天出生的,荷叶是春天长出来,夏季开花。所以说是春夏之交的景色。

(二)学习第2~4小节

1.师:听到小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活动策略: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句子中提取答案。如果学生还不会,老师要引导学生诵读2—4小节,从中提取下列内容:小蝌蚪,池塘里的水泡泡,荷叶上的一串水珠。

2.学生自由朗读2~4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活动策略:继续学习从句子中提取答案。小蝌蚪当小逗号,池塘里的水泡泡当个小句号,荷叶上的一串水珠可以当省略号。

3.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呢?

(1)师:出示小蝌蚪水中游的视频,你们发现小蝌蚪与哪个标点符号很相似?

活动策略:让孩子们发现小蝌蚪的身子与尾巴与逗号的哪部分之间有关系。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并表达观察所得的能力。

(2)请同学们在写字本上,书写5个逗号。

(3)老师讲解逗号在句中的意义,朗读时停顿时间多长。

4.为什么池塘里的水泡泡当个小句号呢?

(1)老师出示池塘里小水泡形成过程的视频:提问:你们发现句号和水泡泡有什么相同之处?

活动策略:让学生观察并表达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

(2)请同学们在写字本上,书写5个句号。

(3)老师讲解句号在句中的意义,朗读时停顿时间多长。

(4)教师示范逗号、句号朗诵停顿,教读。

5.为什么荷叶上的一串水珠可以当省略号呢?

(1)师出示荷叶上的一串串水珠接连不断落入池塘的视频,提问:一串串水珠接连不断落入池塘与省略号有何相同?

(2)师:同学们猜猜看,省略号代表什么意义?应该如何读?

活动策略:省略号是六个小黑点,一个不行;省略号代表要表达的意思没写完;停顿的时间长。

6.小结

(1)师:请同学上台来写一写: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2)请同学说一说,逗号、句号和省略号分别表达的意义。

(3)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设计目标: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观察视频、阅读文本,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能当句号、一串串水珠能当省略号。观察视频与认识诗文相结合,同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学习第5小节

1.师: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小青蛙写的诗有什么特点?

活动策略:要引导学生始终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发现只有一个字——呱;有4个逗号和1个句号1个省略号。

2.“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读给大家听一听。

活动策略:请2—3个学生,读一读小青蛙做的诗,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一评,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哪儿读得不好?应该如何读?然后老师再次示范,学生读正确:逗号停顿多长?句号停顿多长?省略号应该如何读?通过师生活动,在试读纠错中实现正确诵读这3种标点符号。

3.教师范读。

4.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练习掌握,读好小青蛙写的诗。

5.学生运用逗号、句号、省略号停顿的知识,朗读《青蛙写诗》。

设计目标: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课文中的标点符号,读出应该有的停顿,让朗读张弛有度,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家庭作业

(略)

【教学反思】

磨课的过程是一线教师交流、碰撞、对话的过程。研讨活动中,整个组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看看教案的过程设计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突破了难点,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碰撞,有时为了一个教学细节,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因为大家都在思考“如果我来上,我会怎样上”,没有一位教师置身事外。教研气氛异常活跃,甚至对教材的编排都有了独特的见解。在此过程中,个体的研教研学行为变成了群体的研教研学行为,磨课的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此次磨课,我意识到网络上的教学设计、视频资料、图片等资源可充分借鉴、整合利用,但又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才切合学习需求,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次磨课,提升了本人透过现象把握课程的本质特点的能力。《青蛙写诗》,除了完成低段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其实此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学习逗号、句号、省略号这3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过去,我们不少老师都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次磨课,集体的智慧,让我和我的同伴们意识到,钻研教材,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照本宣科。其次是如何细化教学过程,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让我从设计到实施,多媒体如何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其他教学行为方式有机结合,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得到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