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资源的社会性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的社会性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问题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机制中必然有附加的人类劳动,也就必然内含有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注意到了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意识到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在效率上做文章,出现了“发展”的概念,强调在增长的基础上重视结构调整。配置资源的机制选择就成为“发展”时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以致现代经济学主要就是研究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及其配置问题。

自然资源的社会性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问题

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机制中必然有附加的人类劳动,也就必然内含有社会因素。自然资源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相联系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评价和开发利用,都受特定时间、特定空间所制约,这就是自然资源的社会性。对资源问题的看法,历来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从“天人合一”“神化自然”“天人对立”到“唯心辩证”“唯物辩证”等多种形态,经历了天命论、自然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协调论的现代。就在不远的过去,人们还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支配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这几乎成为工业时代的信条。用这个信条所支配的资源观实际上是征服主义的,对资源采取了耗竭式的开发、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烈扰动。进入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他要素协调发展。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在目标模式选择上大体经历过3个时期:增长时期、发展时期和可持续发展时期。早期人类社会谋求社会财富的增长,那时,人类把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由取用之物,这在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还有支撑能力的情况下是允许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注意到了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意识到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在效率上做文章,出现了“发展”的概念,强调在增长的基础上重视结构调整。这时人类在对待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上,不仅继承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注意到了资源配置问题。配置资源的机制选择(计划和市场等)就成为“发展”时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以致现代经济学主要就是研究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及其配置问题。到了第三阶段,资源的总量和结构量都发生了短缺,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发展、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概念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经济社会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作最基本的目标,于是在资源问题上,人类追求资源利用的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求资源要节约利用、合理配置,而且要对资源进行建设,使其具有更新能力,保持资源系统的动态平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