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与目标问题

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与目标问题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学在国际上没有相应的话语权。[4]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显得不相称。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学术中心是随着现实中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的,所以经济学的学术中心必将转移到中国。面对未来,中国经济学研究任务是双重叠加的,也即现代经济学的本土化与中国问题的国际化。因此,中国经济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中国经济学一定是研究中国经济的科学,也就是说其研究对象一定是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与目标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在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稳步前进,其成就引起了世界瞩目,中国现在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进一步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总量会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而终结一百多年美国雄霸全球的历史。但是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取得的成就相比,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研究水平却相对滞后。中国经济学在国际上没有相应的话语权。这里的话语权是指通过一整套的话语体系,包括概念、理论、规则、范式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从而能够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确立其社会地位及其利益。[1]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只有中国经济的“中国制造”,而缺乏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制造”。[2]比如由于对中国经济的真实面目不清楚,不能准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只能照搬现有的西方经济理论,由此对中国经济的绝大部分预测往往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不相符。[3]从而导致我们无法有效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使得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4]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显得不相称。[5]

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一定是因为我们做对了什么。这些在实践中做对了的东西,很难在西方经济学的故纸堆中找到现成的理论和案例,也不可能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照搬照抄来的。[6]事实上,从中国经验中总结提炼并上升为规律性的理论,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解,对中国发展道路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奇迹也做不出完整的解释。[7]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实践是不可能通过照搬的某种西方理论来解释。[8]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所有的经济发展成果都是扎根在中国现实国情的土壤里。[9]从而也就造成了经济学有共性和特殊性之分,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许多经济现象是其他经济学没有解释也解释不了的,更不用指望它们能够在实践中指导中国经济发展。[10]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学者充满乐观预期,而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则疑虑重重。现在国际上特别是国内一些学者,不相信中国有自己的主流经济学,甚至断言中国不应该有自己的主流经济学。这不但是一种误判,更是一种对历史的罔顾。事实上,从传承和变迁的角度观察经济学的发展史,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主流经济学历来是大国经济学,而且主流经济学从来都不是固定地“花落一家”。(www.xing528.com)

从经济学历史角度考察,我们知道,经济学发端于英国,那是因为“日不落帝国”为当时经济学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19世纪末,美国开始全面取代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主流经济学也从英国转到美国。因此,仅仅从这点看,正是因为中国即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中心,未来主流经济学的主战场一定在中国。21世纪将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的时代。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学术中心是随着现实中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的,所以经济学的学术中心必将转移到中国。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赋予中国经济学的历史使命,中国经济学者应该承担其使命并有所建树。面对未来,中国经济学研究任务是双重叠加的,也即现代经济学的本土化与中国问题的国际化。所谓本土化是指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即经济学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是适应中国经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11]所谓中国问题国际化是指采用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中国的本土化问题,[12]并将它们提炼成具有中国元素的理论去丰富现代经济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全球的影响日益扩大,现代经济学中的中国元素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中国经济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中国经济学一定是研究中国经济的科学,也就是说其研究对象一定是中国经济。[13]因此,中国经济学不仅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肥沃土壤,用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各30年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创造世界奇迹的伟大实践,总结提炼出中国经济学的概念、范畴,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彰显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中国经济学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理论,[14]一定要具备全球视野,才能承担起这一双重任务和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