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建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

现代建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建筑的建造与运行,不仅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加剧全球性的资源与能源危机,而且还要向自然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方面的原因必然进一步激化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声,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

现代建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所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现代建筑的建造与运行,不仅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加剧全球性的资源与能源危机,而且还要向自然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方面的原因必然进一步激化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现代建筑与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的气候变化与空气有关,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气,它们占99%以上。但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是二氧化碳,虽然它仅占空气总量的0.036%。二氧化碳之所以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吸收、反射能量,保持地球表面的温度,造成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地球的各种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碳就是来源于二氧化碳。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就是由于温室气体(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排放过多造成的。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上升更加明显。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危害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现代建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据估计,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大约消耗了50%的能源、48%的水资源,排放了50%的温室气体以及40%以上的固体废料。从建材的生产到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这一过程动用了最大份额的地球能源并产生了相应的废气、废料。可见,在当代的人类事务中,现代建筑的建造与运行使用是消耗资源、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真正大户。究其建筑本身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现代建筑严重忽视了人—建筑—自然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把现代建筑当作一部“机器”来设计与建造,仅依靠各种工业建材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多种多样的建筑功能所造成的。

(二)建筑垃圾的污染

废弃物,即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指的是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它们将产生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市场中有7万~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灾的有500余种,城市垃圾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或多或少地含有有毒或有害成分。比如,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L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城市垃圾的堆置与处理已日益成为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难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水平越高,其废弃物的数量也越大。据统计,中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千克。

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最大类,是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按照来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建筑工地垃圾和建材生产垃圾五类,主要由渣土、砂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组成。与其他城市垃圾相比,建筑垃圾具有量大、无毒无害和可资源化率高的特点。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一般为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每年产生量达4000万~5000万吨。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但在国内,由于配套管理政策不完善,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占用大量的土地,垃圾绕城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现代建筑的光污染(www.xing528.com)

现代建筑设计尤其喜爱采用玻璃、钢材、不锈钢、抛光装饰石材、外墙瓷砖等现代工业建材,外立面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装饰几乎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这些年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大为流行,成为现代化的象征。夜间,现代建筑又被各种各样外打灯、荧光灯霓虹灯黑光灯广告灯等闪烁的彩色光源装扮得分外妖娆。殊不知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白亮污染、彩光污染、视觉污染等光污染。

光污染一般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l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类型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导致的行人与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炫眼夺目。镜面建筑物玻璃的反射光比阳光照射更强烈,其反射率高达82%~90%,光几乎全被反射,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虹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城市中建筑的光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

(四)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声,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

建筑施工噪声来源于施工机械作业时发出的响声,如打桩机柴油发电机、挖土机、搅拌机振动器、电锯、电钻等,最高声源可达145dB(距声源5m处),这些机械噪声到达施工场界时(距离以50m计),噪声的声压级仅衰减1/3左右。对建筑施工现场噪声监测结果表明:一般在建筑施工场地土石方阶段场界噪声可达80dB,基础阶段(指机械打桩)可达90dB,结构阶段可达75dB,均超过了规定的相应标准限值,夜间施工噪声超标幅度则更大。

低频的振动声、间断的撞击声、刺耳的锯木声等使周围居民无法入睡,身心健康遭到极大的损害。据美国学者观察,生活在嘈杂环境中的8个月大的婴儿,对大小、距离、方向的理解力均比正常儿童低;法国研究人员的试验也显示,噪声在55dB时,孩子的错误理解率为4.3%,60dB时上升至15%。噪声的危害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因此,近年来公众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投诉率居高不下。

对于人类来说,建筑和自然缺一不可,这二者需要一个合适的“度”来相互依赖、相互镶嵌、相互影响,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将无法实现人类、建筑与生态的和谐并进。将自然过多地推崇于城市建筑之上,会使得建筑在设计、建造时过多地顾及对自然环境及生态平衡产生的负面作用而导致最终落成的建筑的很多功能无法满足现代人类日益提高的居住需求,从而使建筑从根本上丧失了其本身的意义;而反之,如若将城市建筑凌驾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之上,忽略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挖掘,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不但违背了建筑基本功能的本意,也割裂分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使人类走向另一个极端。现代建筑师们基于主客体二元对立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使得现代建筑观漠视人与自然的内在有机关系,仅把自然环境当作建筑的外在变量,把建筑作为一种人工物与自然界相互对立,力图通过建筑的功能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