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

古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奴隶社会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当时的青铜冶炼业是奴隶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种类繁多、数量很大的青铜器在生产与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四)封建社会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人类社会逐步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也逐步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古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

人类历史大约为200万—300万年,这与地球45亿—60亿年的漫长历史相比是非常短暂的。但是,人类的出现却是生物圈发展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因为它使几十亿年来一直自发演化着的自然界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原始社会

在距今约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思维能力很低,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的粗糙石器,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限于渔猎和采集,人们只能利用自然界现成的物品来维持生活。当时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自然资源主要有野兽(肉、皮)、鱼类、野生植物的果实和根茎,作为生产资料来源的自然资源主要为石头(燧石)、树枝和骨头。原始人类的劳动几乎不改变自然资源的任何物理化学属性。在自然现象的启发下,古人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术,火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原始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获取食物的能力。

(二)新石器时代

到了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发生了一定的改善,即由粗糙的打制石器变为较为精细的磨制石器。同时,人们已能制造一些骨器、角器,还进一步发展了一些复合工具。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弓箭的发明,人们的捕猎活动逐渐由单干转为集体围猎,捕获的动物逐渐增加,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有富余的动物,于是开始了兽类的驯化和饲养。在这一时期,人们逐渐积累了一些有关植物生活习性的知识,并利用一些简单粗糙的原始农具对那些产量较高、食用价值较大的野生植物进行栽培种植,这就是原始农牧业的雏形。人们已不再局限于利用自然界现成的东西,逐渐地把自然界的某些东西进行简单的再加工以供生活之用。当时,人们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原始农牧业的发展又为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陶器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手工业产品。后来,人们又发现了自然铜,并掌握了对其锻打及熔铸的加工技术,此后又学会了用铜矿石炼铜,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是铜石并用的时代。但是,这时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仅仅是局部的,也是微小的,对生物圈的影响也并未明显地超过其他动物,因此人类对周围自然界的原始平衡状态的干扰及破坏力不大。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①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人口数量很少;②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奴隶社会(www.xing528.com)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青铜时代,城市出现,劳动也开始有了分工,手工业产生了,其中以青铜冶炼最为突出。当时的青铜冶炼业是奴隶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种类繁多、数量很大的青铜器在生产与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轮轴机械出现之后,人们将其应用于提水机、帆船及兽力车等,因此也有了相应的灌溉技术和航运技术。当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类有了较大增加,人们开始利用地下矿藏(如石料、铜、锡等矿石),耕地的利用面积也大量增加。人们已能将木柴烧成木炭以供冶炼业之用,并利用木材建造出木质结构的建筑。正是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河流进行灌溉,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四)封建社会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人类社会逐步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也逐步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由于铁矿石在世界上分布广泛,铁又比青铜坚固锐利,因此铁的冶炼和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铁制生产工具(如铁斧、铁犁等)的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铁器时代的初期,各种较为便宜且坚固锐利的铁制工具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为了取得铁矿、有色金属矿和贵重金属矿(铜、金、汞等),人们大量地开采地下矿藏。随着农田灌溉、建筑、航海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将水能、风能火药等应用于诸多经济部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更加广阔。铁矿石冶炼技术的发明,急剧地拓宽了人类社会对铁矿石开发利用的规模,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因此铁器的利用更为普遍。铁器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公元前8000年时人口约为500万,大约经过1万年后(1650年前后),人口增长到5亿;而从1650年到工业革命结束大约200年的时间里,人口从5亿增加到10亿。尽管当时人口增加较快,但人类对环境并没有形成很大的压力。当时人口与环境的对比特点是稀少的人口、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从而形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童式经济。在漫长的资源开发的历史上,人类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资源的理论。以我国为例,春秋时的《管子》一书中,就有关于物候、生物资源、土壤和土地特征及植物分布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到公元前三四百年的战国时代,《禹贡》《周礼》《山海经》《淮南子》等著作对各种可更新资源尤其是土、水、物候、生物等的利用做了记载;其中《山海经》中关于我国矿产的记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矿物的记述,这些记述是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资源认识的积累,其中不少认识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不仅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书籍,而且也是一本关于合理利用可更新资源的古代学术著作,该书中提出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资源生态学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记》《农政全书》等,也都是记述有关资源及其利用的光辉著作。我国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果比西方国家同类著作早上百年甚至数百年,这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利用自然资源并加以文字记述的最早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