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美术教案《触摸美丽》-教学技能指导与案例借鉴

初中美术教案《触摸美丽》-教学技能指导与案例借鉴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丽多姿的世界——触摸感受美丽。教师巡回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爱护环境。因此,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生活中创造美,成为家乡环保的小护卫。但有了这样一个翔实的教案,就有了调整和完善的基础。

初中美术教案《触摸美丽》-教学技能指导与案例借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体验材料、感受材质质感特性,探究新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参与学习。注重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提高审美情感,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触摸体验不同材料,感受材质,探究新知。

2.难点:妙用材料,大胆想象。

教学准备

1.教具:教科书、不同质感的实物、不同材质的范作。

2.学具:剪刀、颜料、胶水、纸箱、麻布、粮食、毛线等不同材质的物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可分为情境导入——感受体验材质——作品欣赏——探究创作——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四个环节:不同材料不同质感——不同质感不同感受——不同感受不同想象——不同想象不同评价。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游戏导入:请同学们触摸盒子里的物品。

麻布:粗糙、柔软,没声音。

玻璃杯:光滑、坚硬,声音清脆。

上节课(缤纷电器)中有些电器表面材质我们是画出来的,这节课就用刚才触摸的这些真实感觉的材料来填充设计我们的画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丽多姿的世界——触摸感受美丽。

进入正课,板述课题。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

1.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二、体验探究(认识材质)(约7分钟)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引导学生认识材质。展示三组实物,让学生代表上台触摸,体验铁壶(坚硬、光滑、冰冷)、瓦罐(轻脆、粗糙)、毛线(柔软、温暖)等不同材料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等质感特点。

不同的质感有不同的感受。要求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共同体验石头、光碟、麻布等材质在心中的感受。例如,石头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感受?麻布是什么感受?

学生举例说明:要表现现代感用什么材质?要表现古朴感用什么材质?教师补充:不锈钢、树皮等。

学生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探究(材质运用)(10分钟)(www.xing528.com)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如此选择材质?能不能换作别的什么?例如,用棉布能不能体现现代感?铁棍能不能筑出鸟巢的温暖感觉?得出结论: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对象本身的特点。加强学生对材质和谐、对比的运用。

2.教师提问

A:老师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非要选择磁带、图钉铁丝等而不是质地柔软细腻的布和毛线?为什么选择的颜色不是浅色系而是深色系?得出结论:不同的材质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

B:老师用了几道工序?用了什么方法?

小结方法步骤

(1)画出草稿图。

(2)材质的选择(恰当地运用材质、注重对象的色彩和画面的色调)。

(3)确定主题,加工制作。

3.请学生上台,用材料填充草稿图做练习活动。

四、探究学习

1.欣赏教师作品《新摇滚》。

2.欣赏美术活动小组学生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活动(20分钟)

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想象。

六、作业要求

1.采取一组合作的形式,遵守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则。

2.作品力求有创意,合作精神强。

3.底版以30 cm*20 cm左右大小为宜。

4.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

5.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回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爱护环境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生活中创造美,成为家乡环保的小护卫。

来源:无忧考网

点评

这是一个名为《触摸美丽》的初中美术教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缜密,极为精细地设计了整个教学环节,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教师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教学思路。但有了这样一个翔实的教案,就有了调整和完善的基础。这是与那种有着“踩香蕉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想法与做法的教师的教学所不能同日而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