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技巧案例分析与借鉴

教学技巧案例分析与借鉴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为所有的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学技巧案例分析与借鉴

1.教师要想追求课堂民主,就要注重师生平等关系的营造。如果说过去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那么现在的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教师就要放下架子,亲和、友善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只有师生间实现了零距离交流,教师才有可能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优质课堂。所谓教学,其实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学生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两者的关系不能颠倒。

2.教育学研究证明,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上的互动,不能将教学变成教师的单口相声。在互动时,既可以采取最常见的师生互动,也可以采取生生互动。教师要有意识地为所有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的时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耳去倾听、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手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智慧潜能才能逐步挖掘出来。

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鼓励学生研究周围的一切事物,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此,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强调:“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用今天的话来说,教师的真正价值并非告诉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完善自我。切忌设置各种各样的思维禁区,导致学生谨小慎微,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当然,学生必须遵守法律、讲究道德,这是一个底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即使学生的探索方向有误,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

4.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重视教的方法,而且重视学的方法。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中,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注重对学生的自学方法的传授、自学能力的训练,正是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

5.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绝不能仅仅限于知识的正确与否上,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即使教师传授的是理科课程,也应当具备相当的人文情怀。事实上,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教师的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也许很多年后,学生忘记了教师的姓名,忘记了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但一定能够在脑海中保留有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动人场景,永生难忘。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为所有的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6.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无论如何都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离开了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将无济于事。”在本课例中,教师很自然地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深受鼓舞的学生很快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之中。学生的答案有时并不正确,但学生的收获却是有目共睹的:学习状态奇佳,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方法灵活,学习效果出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加深了理解,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自信心堪称爆棚。(www.xing528.com)

7.这堂音乐课的成功之处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按照教师的安排,学生课前就积极行动起来,搜集了相关的歌曲,熟悉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歌曲的分类,有的还学习了相关的常识。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享活动,各类教学资源得到了整合。学生与教师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愉悦而热烈。

8.本堂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了一个结论:表演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表演者的表演是否到位,这种形式本身会促使学生产生极强的好奇心理。表演者深感荣幸,极想表演成功,又面临一定的压力。其他学生身为观众,对表演者的表演自发地进行了点评,有的表示钦佩,有的感觉滑稽,有的发现了问题,有的提出了建议。一个简单的表演形式,成功地将全班学生的目光紧紧地吸引过来,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都得到了训练,这样的教学当然是成功的。

9.课外是课堂的自然延伸,这是每一名教师都要充分关注和善加利用的。所谓充分关注与善加利用,并非是指拖堂讲课,而是指有意识地采取布置作业、巧设悬念,一举沟通课堂内外。学生从单纯的文本走向多元的生活,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而且在社会、家庭中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素养得以提升,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

10.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那么将会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获得审美愉悦、人文感染。但是,如果教师随心所欲地使用课件,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就可能适得其反。其结果必然是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凌乱、审美疲劳代替审美愉悦、人文压迫胜过人文感染。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教师使用课件的初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