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常人体学基础:血糖影响及其症状

正常人体学基础:血糖影响及其症状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②肝糖原的分解,在不进食而血糖趋于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作用加强。若血糖高于肾糖阈值时,超过了肾小管对糖的最大重吸收能力,会出现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肾糖阈降低也可导致糖尿,但其血糖及耐糖曲线在正常范围内。低血糖将影响脑的正常功能,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低血糖休克。

正常人体学基础:血糖影响及其症状

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血糖的含量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L,进食后稍有升高,餐后2 h恢复正常。

当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 mmol/L,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就可出现糖尿现象,通常将8.89~10.00 mmol/L的血糖浓度称肾糖阈。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血糖的来源 ①血糖的根本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物质。②肝糖原的分解,在不进食而血糖趋于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作用加强。③糖异生,当长期饥饿时,肝脏糖异生作用增强,因而血糖仍能继续维持在正常水平。

2.血糖的去路 ①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②在肝脏或肌细胞中合成糖原贮存。③转变成非糖物质,如脂肪、某些氨基酸或其他衍生物等。④血糖从尿中排出,但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去路,只是在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一部分糖从尿中排出,称尿糖。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1.器官调节 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分解及糖异生作用或肝糖原的合成,升高或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的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增强;而血糖浓度升高时,则糖原合成增加。(www.xing528.com)

2.激素调节 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有两类: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为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三)血糖浓度异常

糖代谢途径的任何一个环节失调或某些酶活性异常都可引起糖代谢障碍、血糖浓度异常。

1.高血糖与糖尿病 空腹血糖浓度高于6.1 mmol/L,称高血糖。若血糖高于肾糖阈值时,超过了肾小管对糖的最大重吸收能力,会出现糖尿。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有多种,生理性的高血糖发生于如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或一次性摄入大量葡萄糖等时,都可以引起血糖浓度暂时升高;病理情况下血糖增高常见于内分泌功能混乱,如糖尿病,是复杂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持续高血糖和糖尿,特别是空腹血糖和耐糖曲线高于正常范围。常见的糖尿病有两型,1型为胰岛素依赖型,2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相同。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肾糖阈降低也可导致糖尿,但其血糖及耐糖曲线在正常范围内。

2.低血糖 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3.0 mmol/L,称低血糖。血糖是脑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将影响脑的正常功能,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低血糖休克。引起低血糖常见的原因有过度饥饿、胰腺β细胞功能亢进、肝病变、糖原积累症、内分泌异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