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学与表演艺术中的情绪对声乐艺术的重要影响

音乐教学与表演艺术中的情绪对声乐艺术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而前者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反作用于后者。因此,直接受高级神经控制的“情绪”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感官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等问题。

音乐教学与表演艺术中的情绪对声乐艺术的重要影响

1.个性对歌唱的影响

所谓个性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

人的性格、气质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一般来说,多血质与胆汁质为外向型,而粘液质与抑郁质则属内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重视外在世界,一般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善活动、爱交际。具有这种个性的表演者,在登台演唱中,一般不会有“怯场”心理,就是有也比较容易消除。而内向性格的人则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或遭受失败的反映比别人更为敏感。这种内向型性格的人怯场心理矫治起来相对困难一些。而我们大多数人则属于两种类型兼而有之的中间型。但初上舞台或有重大的演出或考试,也免不了产生“怯场”心理。

2.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或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等方面,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因此,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而前者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反作用于后者。(www.xing528.com)

古人云:“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在这里,情绪被分为对产的两端,这就是情绪的两极性。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前者可以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皆为“心”之所使,内部的情绪是通过外部的表情来实现的。现代声乐生理研究表明,大脑皮层通过视觉、听觉、内在感受等方面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歌唱运动是一个统一的运动。人的发声用器官等诸方面运动都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反控制来协调。因此,直接受高级神经控制的“情绪”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感官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等问题。由此可见,歌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心。

3.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着什么地方该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映比较缓慢。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声乐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行动,久而久之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性的,由潜意识控制。因为声乐活动是动作组合,是在同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人的有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动作,所以,在声乐活动时,我们只能把有意识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而其他动作则要依赖于“下意识”的控制。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不要顾虑重重,否则将会顾此失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