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美高校图书馆比较及合作-调查结果与联盟模型

中美高校图书馆比较及合作-调查结果与联盟模型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大都建于1931年到1972年之间,其中绝大部分(90%)成立于1960年以后。会后,一些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了联合目录建设、馆际互借、外文文献联合采购等合作业务。由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和一些重点大学图书馆牵头,许多地区纷纷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涌现出了一批运作较为成功的联盟模型。

中美高校图书馆比较及合作-调查结果与联盟模型

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起步早,发展稳健,基础牢固。1933年美国北卡罗兰大学和杜克大学合作建立的“智力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llectual Cooperation),又名“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TRLN:Triangle Research Library Network),该组织被视为美国最早的大学图书馆联盟。到1935年,图书馆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主要合作因素。后来,北卡罗兰州立大学图书馆和北卡罗兰州中心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加入了进来。随着图书馆联盟的不断发展,1965年至1970年之间产生了大量的以大学图书馆为中心的地区性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美国教育部在20世纪70年代对全美大学图书馆联盟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大都建于1931年到1972年之间,其中绝大部分(90%)成立于1960年以后。此项调查对图书馆联盟发展史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们在图书馆联机系统刚刚发端的重要转型时刻,对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行了全面考察,被视作美国图书馆联盟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并影响着美国以后的图书馆联盟发展。

中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起步晚。20世纪50年代,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了提高科学研究服务的需求和改善图书藏书不足的现状,国务院出台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以下简称《协调方案》)。该方案制定后,决定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下设图书小组,负责全国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工作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当时首先安排要进行下列两项工作:一是建立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二是编制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协调方案》中还提出了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需要编制的联合目录的初步清单。从此,我国图书馆界的协调工作开始了。1984年9月,“全国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会”在大连召开,全国高校图工委在会上对全国高校图书馆联合发展作了部署。会后,一些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了联合目录建设、馆际互借、外文文献联合采购等合作业务。(www.xing528.com)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普及,图书馆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我国的图书馆联盟进入了创立和迅速发展阶段。由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和一些重点大学图书馆牵头,许多地区纷纷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涌现出了一批运作较为成功的联盟模型。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迅速,当前我国主要有全国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全国性的综合图书馆联盟、地区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和行业性图书馆联盟等。从覆盖范围上看,全国性图书馆联盟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个:一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二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简称NSTL);三是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简称CADL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