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文化环境关系处理成果

教育文化环境关系处理成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课程改革与学校外部环境不协调时,外部环境对课程改革就可能造成阻碍,从而影响学校课程文化发展的进程。家长和社会是两个最重要的学校外部环境因素。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主要是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解释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切实照顾到家长的利益与需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处理好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使课程改革受到社会支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第一,使新课改的目标得到社会的理解。

教育文化环境关系处理成果

课程变革的文化阻力与课程改革方案本身有关,也与课程变革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当课程改革与学校外部环境不协调时,外部环境对课程改革就可能造成阻碍,从而影响学校课程文化发展的进程。家长和社会是两个最重要的学校外部环境因素。家长总是代表着传统和习惯的势力与思想,他们从自己的社会经验的角度来考量学校的课程改革,如果与他们的经验或期望不太一致,他们就有可能阻挠课程改革。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主要是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解释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切实照顾到家长的利益与需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处理好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使课程改革受到社会支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第一,使新课改的目标得到社会的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尽管是根据社会状况制定的,但是,目标确立之后,不只有教育系统的人需要了解它,因为它涉及人才成长的问题,是全社会尤其是家长最为关注的,所以要使改革的目标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理解。第二,考虑社会对课程改革的需求,适当迎合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本来就是课程改革的原动力,只是在制订课程改革方案时,有可能重点关注了社会的主流需求,而忽略了其他多方面的需要,因此,需要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地调整方案。第三,采用配套方案,与课程改革与社会要求一致起来。如根据新课改的方案调整学业评价与人才选拔的办法。

【注释】

[1]〔美〕期皮罗M E.文化与人性[M].徐俊,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4.

[2]Snyder J,Bolin F,Zumwalt K.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Jackson P W.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2:405-406.

[3]钟启泉.课程改革发展的回归现象和非线性模式[J].教育研究,2004(11).(www.xing528.com)

[4]张人杰.现代教育改革论[J].外国教育资料,1985,(2).

[5]〔美〕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M]//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闵实,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02-203.

[6]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M]//载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闵实,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04-205.

[7]王万俊.教育变革的阻抗因素探析[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3):61-70.

[8]〔美〕拉马尔·亚历山大.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M]//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李复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5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