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渭的葡萄自画像:名家美育课

徐渭的葡萄自画像:名家美育课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葡萄图轴》,纸本墨笔,纵165.4厘米,横64.5厘米,未系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徐渭《葡萄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165.4cm×64.5cm他几乎将葡萄图当作他的自画像,是他一生命运的象征。徐渭一生喜欢画葡萄,这里寄寓着他关于“珠”的思考。徐渭画葡萄,画“无人管”——无人欣赏的明珠,画“闲抛闲掷”的感觉,是他鄙弃功名、追求独立自在境界的精神书写。

徐渭的葡萄自画像:名家美育课

葡萄图轴》,纸本墨笔,纵165.4厘米,横64.5厘米,未系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有题跋说:“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此诗他在多作中题写过。款“天池”。从笔墨特点看,作于徐渭晚年。

徐渭《葡萄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165.4cm×64.5cm

他几乎将葡萄图当作他的自画像,是他一生命运的象征。他一生落魄,自喻明珠,而无人得识,只能闲抛闲掷,暗自吟咏。真是一曲何满子,全是断肠声。他的艺术就是他的“啸”——他的生命的哀歌。陶周望《徐文长传》说:“渭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唳鹤,常中夜呼啸,有群鹤应焉。”澄道人评徐渭《四声猿》说:“每值深秋岑寂,百虑填膺,试挟是编,睹其悲凉愤惋之词,想其坎壈无聊之况,骨竦神凄,泪浃巫峡,何待猿啼,诚有如天池生之命名者?若夫花月闲宵,琴尊自适,展读是编,爽气谑音,幽异之致,横翔轶出,令我心旷神怡,不禁起舞,则又如闻天池生中夜啸呼,群鹤相应也。”

已分此身场上戏,任他悲哭任他歌。宣泄内心无尽的忧伤,人生淹蹇的悲痛、生命脆弱的忧怀,是徐渭绘画的主调。他的画妙在墨,无墨妙,则无徐渭之画。徐作画,多用生纸,往往不加胶矾,利用纸张的渗水性,产生墨色淋漓的效果。他的墨晕翻飞,极有章法。看起来是湿淋淋的墨龙拖,其实并非一味淋漓,胡乱挥洒,收放控制之妙,后代无数画者(如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等)欲窥其艺,似有未能。其画笔墨间极具顿挫感,收放俯仰之间,注入他的生命悲歌。忽而狂歌当哭,忽而细吁短叹。挥倚天之剑,充满豪气,然而又常常轻轻落下,踯躅吞声,掩面而泣。他的水墨并不追求流动性以见其畅快,也不追求饱和的渲染以见其圆满,而注目于残缺,注目于罄控。

此作书成斜行,墨出恣肆,逸笔草草,一副吊儿郎当样,看此画,立即使你联想到他的一副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画葡萄树一角,随意零落,葡萄枝蔓,真像板桥所说,多用破笔、躁笔、断笔,或跳或戳或拖或钩,或作迎风怒摆,或作随意披靡。葡萄叶、葡萄以浓墨轻点,再蘸水轻染,竟然晶莹剔透,见出光影变化,葡萄如串串珍珠,藏于叶间(此般功夫直令齐白石等写生大师自叹弗如)。生纸所产生出的墨晕效果宛若天成,不疾不徐,不明不晦。此处最见徐渭控笔的效果,且藏且收,即产生了欲语还“吞”的效果。他的“闲抛闲掷”的无可奈何感,也可于此见矣。读此画,研究者不需坐实的功夫,一眼见之,就可感到其中所蕴藏的情绪,蕴藏的气象,其中包括的深邃思考。其暗自抚慰的意思很浓,同样,其自我嘉赏意也很浓。笔墨和命意相与表里,以成一艺术绝唱。真可谓徐渭生平第一佳作。不是表现与被表现之关系,而是笔墨、具象性因素与气象三者的融合。(www.xing528.com)

徐渭一生喜欢画葡萄,这里寄寓着他关于“珠”的思考。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墨花九段图卷》中第六段画墨葡萄,题云:“昨岁中秋月倍圆,海南蚌母不成眠。明珠一夜无人管,迸向谁家壁上悬。”其中深有寓意。

人的一生修炼,有美好的理想,都希望有用于世,成为家中的“掌上明珠”,进而成就功名,为人赏识,成为珠圆玉润的存在,即为人所“珍”之“珠”。这首诗以极为隐晦的语言,破这样的妄念,如同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

徐渭诗中表达的意思与“蚌病成珠”有关:传说南海之外有鲛人,其哭泣时,泪水变成晶莹剔透的珍珠,就是由人们对蚌病成珠的观察而来。古人认为蚌珠的圆缺与月的盈亏相应,河蚌为了成就一颗璀璨的珍珠,几乎将自己折磨到奄奄一息。她等待着月光的满盈,仰赖着外在的光影,成就着自己的圆满,但终将成为别人的玩物,即使有所成就,那也是一颗带泪的珍珠。徐渭画葡萄,画“无人管”——无人欣赏的明珠,画“闲抛闲掷”的感觉,是他鄙弃功名、追求独立自在境界的精神书写。他画葡萄,画的是不愿意“蚌病成珠”而要“闲抛闲掷”的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