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章太炎读经救国策略剖析,修己治人,实践为要!

章太炎读经救国策略剖析,修己治人,实践为要!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章太炎提倡讀經救國是圍繞“修己”與“治人”這兩個主題來展開的。爲便於讀經動的開展,章太炎提出了化約經學的主張:國學不尚空言,要在坐而言者起而可行。經術之歸宿,不外乎如是。[21]“新四書”因而主要指向了修己這項功能,其内容平實、理性,不涉玄虚,體现出章太炎晚年講經重實行的特點。與過去“异族”的入侵相比,日本的入侵更加危險,所以讀經以發揚民族大義,在此時更爲迫切。

章太炎读经救国策略剖析,修己治人,实践为要!

章太炎提倡讀經救國是圍繞“修己”與“治人”這兩個主題來展開的。爲便於讀經運動的開展,章太炎提出了化約經學的主張:

國學不尚空言,要在坐而言者起而可行。十三經文繁義賾,然其總持則在《孝經》《大學》《儒行》《喪服》。《孝經》以培養天性,《大學》以綜括學術,《儒行》以鼓勵志行,《喪服》以輔成禮教。其經文不過萬字,易讀亦易記。經術之歸宿,不外乎如是。[20]

章太炎所説的“經”并非僅限於六經,而是囊括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生增補并約定俗成的儒家經典,“新四書”即爲歷代經學典籍之“總持”。“天性”是指孝悌之情,“學術”是指修己治人之學,“志行”即氣節,“禮教”在此專指禮儀制度。章太炎繼承了儒家德治思想傳統,將修己作爲治人之本,现代政治的根本亦在於爲政者的修己:“所謂修己者,非但一人之修己而已,爲政者能人人修己,國斯治矣。”[21]“新四書”因而主要指向了修己這項功能,其内容平實、理性,不涉玄虚,體现出章太炎晚年講經重實行的特點。

日本侵華危機日益加深的局面下,章太炎將軍民有無道德人格視爲抗日能否成功的關鍵,國民黨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即由於其無道德、無人格:

今日之勢,使我輩處之,唯有一戰。明知必敗,然敗亦不過失東三省耳。戰敗而失之,與拱手而授之,有人格與無人格既異,則國家根本之興廢亦異也。爲當局自身計,亦唯有一戰。戰而有敗,敗而死,亦足贖往日罪狀矣。然逆計其人,愛國家不如愛自身,愛自身之人格尤不如愛自身之性命,復何言哉!乃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非虚言哉![22]

正是鑒於氣節、勇氣的衰落,章太炎提倡《儒行》以鼓勵志行:

《儒行》一篇,多言氣節之士。有勇者居多。今人或言專尚氣節,亦不足爲國。此言似是而實非。一國中但有一二人尚氣節,於政治何裨乎!東漢時重《儒行》,故尚氣節,東漢内政不修,而外侮不至,一西羌爲患,卒爲漢滅。曹、劉、孫三國分立,亦無外患,三國人亦多尚氣節故也。晋尚清談,不尚氣節,而五胡亂華矣。南宋時,如胡銓輩高唱主戰,然一二人何裨於治,或乃譏爲虚驕之氣……今我國人數四萬萬,假令有氣節者得百之一,亦足以禦外侮矣。[23]

章太炎羅列史實證明,舉國崇尚氣節,上下就能放弃一己私利而爲民族的存亡精誠團結起來,如此便可戰勝强敵。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學著作,民族主義便首揭於此:(www.xing528.com)

經籍之應入史類而尤重要者,厥維《春秋》。《春秋》三傳雖異,而内諸夏外夷狄則一。自有《春秋》,吾國民族之精神乃固,雖亡國有屢,而終能光復舊物,還我河山,此一點愛國心,蟠天際地,旁礴鬱積,隱然爲一國之主宰,湯火雖烈,赴蹈不辭,是以宋爲元滅而朱明起,明爲清滅而民國興……且今日讀經之要,又過往昔,在昔異族文化,低於吾華,故其入主中原,漸爲吾化,今則封豕長蛇之逞其毒者,乃千百倍於往日,如我學人,廢經不習,忘民族之大閑,則必渝胥以盡,終爲奴虜而已矣。有志之士,安得不深長思哉!要之,讀經之利有二:一修己,二治人。治人之道,雖有取舍,而保持國性爲最要。[24]

激發民族自覺心是經史的最大價值,在中華文明形成後的兩千多年間,華夏政權雖屢遭“异族”滅亡,但由於民族主義觀念深入人心,“异族”政權統治一段時間後皆被推翻,中華文明所以能一直延續至今。與過去“异族”的入侵相比,日本的入侵更加危險,所以讀經以發揚民族大義,在此時更爲迫切。

章太炎提倡讀經是與尊孔聯繫在一起的。六經修己治人之學經由孔子繼承與闡發,纔得以發揚;孔子之學亦爲修己治人之學,提倡讀經亦即提倡尊孔。章太炎亦是從修己與治人兩個方面來提倡尊孔的。他如此提倡孔子的修己之學:

孔子云:“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以爲士矣。”又云:“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人苟能做到此八句,人心世道之壞,决不至如今日之甚。[25]

孔子修己之法簡明易行,能起到挽救世道人心的作用。《春秋》的民族大義經由孔子闡揚得以澤被後世:

“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内中國外夷狄。”後人以爲《春秋》之大義。孔子所自議者,爲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要之,從孔子以來,二千餘年,中國人之受外國欺侮,不知凡幾。自漢以來,迭受外人欺侮,無有不能恢復者。晋受五胡逼至江南,而尚不與之通款,南宋則甚至稱臣稱侄,元則不必論矣。然韓林兒輩,并不讀書,尚能恢復一部分故業。無他,孔子學説深中於人心耳……近三百年,我人今日獨能恢復我固有之國土。蓋亦以儒者爲提倡民族主義,已深入人心……今日國難當前,尊重孔子,猶爲當務之急。[26]

新文化人將孔子視爲封建專制社會舊倫理、舊道德、舊制度的衛道士而加以否定,章太炎截斷衆流,將民族大義的發揚視爲孔子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孔子的負面形象,使孔子以新的面目在现代中國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