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技术观与道的关系

《庄子》:技术观与道的关系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庄子的技术观,不少学者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一方面刻画高超的技术,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技悖乎道而批判技术。子贡认为汉阴丈人的德性超过孔子,并称其为“全德之人”,而“全德之人”不啻是得道者的代称。因此,这个故事同样表明在“道”与“技”的关系上,“技”不过是诠释“道”的工具,“道”始终是庄子哲学关注的重心和落脚点。因此,庄子对技术异化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否则,科技将成为人类的掘墓者

《庄子》:技术观与道的关系

对于庄子的技术观,不少学者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一方面刻画高超的技术,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技悖乎道而批判技术。庄子对技术的批判,集中体现在《天地》篇所载“圃者拒机”的故事中。

子贡南游楚国,回到晋国,经过汉阴这个地方,看见一个丈人即老头正在菜园里整理圃畦。他凿开一个地道通到井中,抱着瓮取水进行灌溉,费力不少,但功效却很小。子贡对他说:“有一种机械,一天就可以浇灌一百畦,很少花费气力而功效很大,先生难道不愿意使用吗?”浇灌菜园的老头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机械?”子贡回答说:“这种机械用木材加工制作而成,后头重前头轻,抽水的速度之快就像沸腾的水一样汩汩涌动,它的名字叫桔槔。”老头听了非常生气,轻蔑地笑着说:“我听我的老师说过,有了机械必定有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必定生机巧之心。机心存在于胸中,便不能保全纯洁素朴;不能保全纯洁素朴,便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背离了道了。我不是不知道桔槔这种东西,而是以使用它为羞耻。”子贡满脸羞愧,低着头不说话。过了一会儿,老头问:“你是做什么的?”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弟子。”老头说:“你们不就是那些效法圣人,自以为博学而炫异于众,自弹自唱而卖名声于天下的人吗?你要是能忘掉你的神气,忘掉你的形骸,就差不多接近于道了。你现在连自身都不能修治,哪里有能力去治理天下呢?你快点走开吧,不要耽误我做事!”子贡惭愧失色,心里别别扭扭,郁郁不乐,走了三十里路之后心情才平静下来。弟子问子贡说:“刚才那个人是什么人啊?先生为什么见了他之后就惭愧的变了脸色,一整天都还没有恢复过来呢?”子贡说:“原先我以为天下就只有我老师高明,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人。我听老师说过:做事一定要正确可行,干起来一定要追求成功。能够用较少的力量,获得较多的功效,这就是圣人之道。现在看起来,不是这样的。执持道的人德性不亏,德性不亏的人形体不损,形体不损的人精神专注。精神专注,就是圣人之道。寄生于世间而和同于众人,却不知所往,茫昧深远,淳和真朴,功利机巧必定不会存于这种人的心上。像这样的人,不符合他的意志的事情他不会去求,不符合他的心愿的事情他不会去做。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赞誉他,只要合乎他的心意,便傲然不顾;即使全天下的人都非议他,只要不合乎他的心意,便漠然不受。全天下的毁誉对他不能增加什么,也不能减损什么,这就是‘全德之人’。我却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风波之民’。”回到鲁国,子贡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此人是修习浑沌氏的道术的。他持守内心的纯一,心神不驰骛外分;修治内心,而不求治世。像这样内心澄明纯素,无为敦朴,体性抱神而遨游于世俗的人,你见了当然会感到惊异。况且,浑沌氏的道术,岂是你和我这样的人所能够理解的呢!”

在这个故事中,核心人物是子贡和汉阴丈人,二者也是一对观点鲜明对立的角色。子贡主张丈人使用“桔槔”汲水,而丈人则坚持抱瓮取水。“瓮”与“桔槔”在取水方式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即前者完全依靠人力,而后者则是人们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节省人力的机械。由于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借汉阴丈人这个人物形象严厉批判了桔槔的使用,所以不少学者以之为据,指出庄子是反对技术、拒绝使用机械的,乃至给他扣上一顶反智慧、反科技、反文明的帽子。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公允的。汉阴丈人之所以以使用“机械”为羞,乃是基于“有机械者”必定会经由“机事”而引发“机心”的忧虑。在他看来,这种“机心”与其说是一种“智慧”,毋宁说是一种投机取巧、追求少付出而多回报的“智巧”。故而,“智巧”的增益、膨胀无疑会导致人对道的背离或人的真朴之性的散失。如此看来,庄子在这里并不是真的排斥、拒绝机械和技术,其目的是揭示技术异化即使用机械和技术对人的自我生命所可能带来的危害。一言以蔽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所真正关注的仍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子贡认为汉阴丈人的德性超过孔子,并称其为“全德之人”,而“全德之人”不啻是得道者的代称。当子贡把遇到丈人之事告知孔子后,孔子告诉他丈人乃是修习“浑沌氏”之术者。而从孔子的解说可知,“浑沌氏”之术仍然是一种超越的精神修习,是人的心性向自然无为之道的靠拢和皈依。因此,这个故事同样表明在“道”与“技”的关系上,“技”不过是诠释“道”的工具,“道”始终是庄子哲学关注的重心和落脚点。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刘向的《说苑·反质》中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只不过出场双方不是子贡和汉阴丈人,而是先秦名家学派的邓析和“卫国五丈夫”,并且“瓮”改成了“缶”,“槔”称之为“桥”,“全德之人”换成了“真人”而已。

其实,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道家与科技的关系时,也曾关注“圃者拒机”这个故事,并且指出:“道家反对的是技术的误用,而不是技术本身。道家反对的是封建地主以技术为手段对民众实施奴役。……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依靠掌握了炼铜、灌溉工程等技艺而实施他们的统治,因此技术创新导致了阶级的分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创新本身的价值也才为可疑的,并不是因为创新本身有什么错,而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被利用来达到不正当的目的。例如任何工具或机器都能被封建地主用来作为刑具,难怪同情民众的道家会对它们侧目而视。”[4]可知,李约瑟先生也看到了庄子和道家并不是真的反对科技。只不过,他在这里侧重从阶级对立的角度揭示了技术创新和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际上,科技的负面作用不止于阶级对立。以我们所处的时代为例,由于电脑打字的普及,使许多人不再亲自动笔写字,这可能会让人类逐渐失去书法艺术;由于交通工具的普及利用,使很多人失去了行走锻炼的机会,这又成为不少人引发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由于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使不少人产生了投机取巧之心,进而走向了高科技犯罪,等等。说的再严重一些,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食品问题等,哪一项不与科技的发展、机械的使用相关呢?因此,庄子对技术异化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提醒我们在享用科技、机械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当时刻反思、避免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损害,尤其是人的自我生命的堕落和退化,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有益助手。否则,科技将成为人类的掘墓者。或诚如俗语所言,“人类迟早要能死”。

明白了庄子的技术观,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老子在描述其“小国寡民”时所说的“使有什伯(佰)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等语也不是绝对地排斥工具、技术,而是同样出于对保持人性自然、生命和谐、社会和谐的考虑,这正如学者所言:“‘什伯之器’属于老子所鄙弃的‘奇物’,是机巧、智巧的产物,损害了人类纯朴自然的天性,故弃而不用。”“《庄子·天地》所载子贡向汉阴丈人推荐使用的‘用力甚寡而见功多’的‘槔’就是这种‘什伯之器’……庄子借汉阴丈人之口,表达了道家对机械和智巧的看法,……深得老子之学的要领,堪称‘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最佳注脚。”[5]

其实,《庄子》中还有一则史料能够与“圃者拒机”结合,从而证明庄子不是真的反对技术。据《天运》篇记载,师金在批评孔子推行礼义法度时,曾对颜渊说了这么一段话: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难道你没有见过汲水的桔槔吗?人牵引它就俯下,放开它就仰上。它总是被动地受人牵引,而不是主动地牵引人,所以它或俯或仰而不会得罪于人。师金以桔槔为喻,其实是要孔子学习它的委顺无为、自然无心,而不要刻意去宣扬什么仁义礼法,祸害百姓。《庄子》中两次提到“桔槔”这种工具,如果说在“圃者拒机”的寓言中它是一个被批判的反面形象,在这里却成了被誉扬的对象,乃至成了“道”的象征。庄子对桔槔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庄子并不是真的厌恶它,并不是真的反对技术创新和发明。

综上可知,庄子在道技关系问题上,始终贯彻着“道以统技”的精神,即以“道”规范、限制技术的发展,从而防止技术异化现象的产生。通俗地说,人类用智慧创造出了工具、机械,就一定要让它们为人服务,而不能反过来让它们操纵人、害人,进而成为人类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其实,这种精神在庄子对“技”的定义中已经有所说明。《天地》指出,“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这里的“兼于×”可以理解为“为×所兼”、“为×所统”,或者“合于×”、“归于×”。因此按照庄子的逻辑,技—事—义—德—道—天之间是一个前者符合后者、后者统摄前者的关系。不过,这里的“天”是“自然”的意思,道合于天、归于天并不是说道之上还有一个“天”支配道,而是如老子所谓“道法自然”即道以自身为法之意。这么看来,庄子明显主张技一定要符合道,符合自然,说白了就是“道以统技”的意思。成玄英《庄子疏》在解释“能有所艺者,技也”时说:“率其本性,自有艺能,非假外为,故真技术也。”成氏把“技术”解释为合乎人之本性的技艺、技能,而合乎本性无疑就是符合道,符合自然。因此,他的解释是合乎庄子“道以统技”的精神意蕴的。(www.xing528.com)

最后仍要强调的是,庄子对技术既有肯定的时候,也有否定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因此抓住、占有他的某些言论而认定他支持科技或者是否定科技。因为,技术问题并不是庄子关注的重心,他真正关注的是人、人性和人的生命。他对技术的不同态度,往往取决于某种技术是符合还是违背人的自然性命。或许,他本来就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一方面喜欢享受科技的利益,另一方面却不希望成为科技的奴隶而被其奴役。不过我们并不否认,由于庄子哲学毕竟涉及了技术问题,且表现出两种看似对立的立场,故其客观上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或利或害、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注释】

[1]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2]黄河选编:《道家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

[3]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4]黄河选编:《道家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106页。

[5]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5~2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