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武术在体育范畴中的发展竞技形式及局限

中国武术在体育范畴中的发展竞技形式及局限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为顺应国际形势,以全国之力全民发展竞技体育,使中国武术被列入体育范畴,以比赛、竞技等形式进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以表演来展示的“武术”,是舞术,无法展示出武术真正的实战作用与效果;竞技,是瞬间艺术,以竞技方式所展示的武术,形而下,不能体现武术的杀伤性所带来的震慑力;形而上,不能体现武术对修习者精、气、神综合素质的提升。

中国武术在体育范畴中的发展竞技形式及局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用“竞技体育”方式,来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余下的戾气。新中国成立后,为顺应国际形势,以全国之力全民发展竞技体育,使中国武术被列入体育范畴,以比赛、竞技等形式进行“发展”。但是,以奥林匹克精神所推动的竞技体育,其使用的规则,与中国传统武术“止戈为武”的核心思想迥然不同,两者之间难以拟合、厘定,导致当今中国武术形成以表演为主、以竞技为主和以民间传统功夫为主的不同概念的武术并存局面。

竞技,是以体育为基础,以展示体育成果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形式。体育,来自于日文中的“体育”一词,出自于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由在湖北开办幼稚园,对幼儿进行全面“保全身体之健旺”的教育方针而来。竞技体育是在西方现代解剖学主导的框架下解释的运动形式,它不能涵盖中国传统武术所包涵对修习者除身体外,在精、气、神等综合方面的提升。中国传统武术并无单一的体育形式,中国也没有传统体育(在2009年7月9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以体育概念为基础创立的“传统体育”新概念,没法提供任何传统文化引证及支持);在2015年3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陈国荣副主任,在对中国武术的历史和社会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后,重新将武术与体育的关系复原定义:中国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

以表演来展示的“武术”,是舞术,无法展示出武术真正的实战作用与效果;竞技,是瞬间艺术,以竞技方式所展示的武术,形而下,不能体现武术的杀伤性所带来的震慑力;形而上,不能体现武术对修习者精、气、神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若以舞术效果和竞技结果去衡量武术的效果,是落入了错误桎梏里面,没法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武术。(www.xing528.com)

表演与竞技、体育等,是近代对武术的曲解。当我们以表演、竞技、体育等来衡量我们的武术。其实,是以我们非常有限的几十年或上百年的“知识认知”,来定义我们沉淀进化亿万年而得的身体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局限,甚至是自我贬损的、摧毁的。

中国武术,伴随中华文明4000多年流传至今。它是我国以文化崛起、文明治国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