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邑县武术名人盘点:张暮、张七、王胜侠等

高邑县武术名人盘点:张暮、张七、王胜侠等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暮,高邑县北浦底村人。张七,生卒不详,高邑县冈头村,清光绪时人。王胜侠,女,高邑县西张村人。因身材高条,人送“大个子老娘”美称,是高邑县百年少有的武林女杰。王胜侠出生于山东某县一大村镇,有缘与高邑县衙捕快西张村平兆祥结好百年,夫妻联袂办案。并以硬功力壮著称高邑武术界。李众,高邑县花园村人。李老宁,高邑县仓房村人。赵宽,高邑县东南关人。

高邑县武术名人盘点:张暮、张七、王胜侠等

明 朝

武 举

刘中兴,万历甲子丁卯两科。

赵翊邦,崇祯年间。

赵径邦,崇祯年间。

赵殿邦,崇祯年间。

张兴贤,崇祯年间。

张名贤,崇祯年间。

张虎變,崇祯年间。

清 朝

武 举

赵士棕,康熙年科,具体时间不详。

任大莅,康熙乙卯年科。

王 禄,乾隆庚寅年科,任领运千总。

薛文彬,乾隆辛卯年科。

刘 强,乾隆丁酉年科。

魏 玢,乾隆壬子年科,任考千总职。

玉佩嘉庆庚申年科。

王玉珂,嘉庆丁卯年科。

王 昭,嘉庆丁卯年科。

王 晰,道光壬辰年科。

刘锡庆,咸丰己未年科。

张奇峰,同治癸酉年科。

籍梦麟,光绪戊子年科。

张 暮(1723—1803),高邑县北浦底村人。精于少林武功,一生孤诣求成,爱武如命,喜交友,性诙谐,不耻官场黑暗,武功出神入化,实为武术奇才

张暮幼年习花拳绣腿,后投河南嵩山少林寺,学艺五载,功成师满。后隐居深山十年,刻苦研练,致得大成。出山四访武友,90亩地产倾光花尽,至50岁名声大起,软硬功夫随心如意,油锤贯顶,伸掌开石,收筋缩骨,浑身摘挂,掀五百余斤碌碡抛接起落,举千斤巨石气不发喘。时临城梁村拳师齐老金曾约张暮比武过招。伊始约定互击三拳一决胜负。齐老金跪地让张暮先打,张暮三拳无动,跪地让齐老金打,齐老金知拳击无用,提一百斤石香炉电闪星跳冲张暮击来。张暮回头望见,倏然一闪,香炉落地。会后二人握手言和。(www.xing528.com)

时有河南省某地盗贼作案,数次往捕不获,闻张暮盛名,经由知县出面请张暮协缉。张暮与贼首见面后,宴前贼首以匕首扎肉,唤张暮开嘴,试其功底,张暮艺高胆壮,连肉带刀一口咬下,丹田运气,猛催出口,将刀尖唾如利剑于木柱上,贼计落空,只得硬起头皮动手,被张暮擒获归案。

是年,北蒲底村武术队为雪往日之耻,请张暮出面助威。在梁村庙会上,两个武术队发生语言冲突,械斗即起,张暮一跃跳上戏楼,故意脱掉衣衫,伸手掀起台角千斤巨石掷于台下,众慑其武功,械斗因之平息。

有次,张暮访友至河南省某县,闻城南关有武举,日间任意讹人诈钱,无人敢惹。张暮义愤往寻,在一家赌场遇见,武举正要行非抓钱时,被张暮一把逮住右手。登时如钢丝缠紧,痛彻肺腑,只得猛力回扯,欲挣脱之,不意四指皮肤被掳下。其弟闻知,寻张暮报复,勒逼张暮出钱赔偿。张暮把二十个铜钱一摞,以食指和拇指卡住,让武举之弟来拿,铜钱如铸就张手一般,任凭全力没能拿走一文,其弟始知遇见高能,悻悻而去。

某夜,张暮至邻村访友,夜半归途,陡遇猛虎拦路。虎汹汹恶扑,张暮电闪错过,伸手抓住虎尾,两臂叫力,倏然出手,把猛虎摔到五丈之远处的沟壁上,随即箭射跟去,一顿拳脚,二百余斤重的老虎一命呜呼。

张暮一生授徒若干,出色者有飞毛腿老蜜、神鞭老念、铁头老丙、大刀老英等,并留下了许多神奇的实绩。

张七,生卒不详,高邑县冈头村,清光绪时人。力大善走,快步如风,平日当为官府递送公文。身轻矫捷如飞,人故以“飞毛腿”称之。

王胜侠(1746—1826),女,高邑县西张村人。生前曾任县衙捕快,办案精炼、武功超群,尤擅轻功。因身材高条,人送“大个子老娘”美称,是高邑县百年少有的武林女杰。

王胜侠出生于山东某县一大村镇,有缘与高邑县衙捕快西张村平兆祥结好百年,夫妻联袂办案。

王胜侠幼得家传,精少林功夫,尤以轻功出众,窜房越脊,如履平地。夫妻办案均由王胜侠当先而上,平兆祥巡守瞭望,莫不手到擒贼。四方闻名,邻县常持贴相请,王胜侠夫妇都欣然而往,一时名声噪起。

王胜侠7岁习武,至16功就,一身软硬功夫,令人睹而乍舌。体以柔可团缩筐篓中长眠,以刚能金砖贯顶,挥掌开石,爪捣树皮。所习有大红拳、小红拳,演练风格迥然独特。王胜侠与夫平兆祥为捕快四十余年,一方得佑,贼不敢近,居民安泰。老而退辞归乡,夫妇务农为业,王胜侠至七、八十岁,体健如常,精神矍铄,仍能腾身上房。晚年开门授徒,至今在西张村,仍有其所传套路。

平世杰(1766—?),高邑县西张村人。王胜侠之子,习有少林大红拳及硬功。并以硬功力壮著称高邑武术界。

平世杰,幼随母练功不辍,练成铁砂掌、蹬墙越房等绝技。平世杰骨格遒劲,体魄壮异常人,力可与牴犍力。平世杰虽怀绝技,然不炫耀自嘘,平谦待人,甚得人誉。若遇可恶之人,则以礼诲教。

李众(1865—1940),高邑县花园村人。习得霸王架及刀、枪、棍、棒诸艺,为人性格豪爽,侠义心肠。因相貌魁梧、膀宽腰阔,力大无穷,故有“大个子李众”之称。

李众少时习武,拜内丘县名拳师郑老万为师,25年磨砺,拳械皆精,力气惊人。李众在宋家庄陈姓地主家扛长工时,用四脚车送粪,卸车时不用粪叉,而是把车掀倒翻扣卸净;暑季晒麦,百多斤重的口袋,自地下向房子上扔,一气扔数十口袋麦子,气匀不喘;抓一把绿豆置于桌上,指点即成粉碎。其闪、转、攻自为一绝,曾命五个徒弟各持枪相试,五徒枪出一片银光,李众闪转腾挪,枪不沾身,众徒佩服。

李众之武功,名声远震,在唐山一带,妇幼尽闻,每值四月初一,李众率徒唐山赶庙,公场立擂十年,以武会友,未见对手。其一生课徒甚严,门徒较多,为传播中华武术尽瘁呕心。

李老宁(1882—1957),高邑县仓房村人。终生以农业为主,临近不惑之年习武有成,尤以头功闻名。

李老宁家道殷富,屡为强人所难,至四十愤而习武,以求保宅安业。聘赞皇县龙门村李姓拳师执鞭住教,五年内,足不出户,夜不解衣,习练十三太保硬气功、六合枪一百零十八式、九十九式三开拳、雪片刀诸般拳械,成而浑身如铁。其大枪舞出,照窗一抖瞬间,可扎出九个纸孔。李老宁尤以头功为著,多令同道自愧不如。临城有武林高手张兴闻名前来较技,李老宁以木棒狠击头顶,张兴见状不试而去。南宫县王占奎者,走镖多年,江湖上小有名声,闻李老宁武功,登门造访,只经握手较力,王吕奎负痛泪落,不再言比武。

李老宁一生慎守门户,待人和睦,谦礼乡间,习艺求其精,练习修其德,甘潜蓬荜,寿且名重,为县民所传不衰。

赵宽(1894—1952),高邑县东南关人。习武生涯中,曾做过镖师,绿林道上小有名气。

赵宽自幼习武,为柏乡武林名师郑老万之徒,主要习练霸王架及部分器械,十余年勤奋,深得郑之精通。师满归乡以赶车为业,偶因中途助某镖局打散劫匪,被介绍干保镖行当,故得走南闯北,留下名气。后厌镖务危险、颠簸,坚辞解甲,务农至终。归田后课徒授艺,其门下至今仍有弟子若干。

李花贵(1901—1946),高邑县李家庄村人。县武界高手之一。

李花贵自幼习武,练得霸王拳艺,功深艺精。负有硬气功、蹬墙越房两绝技,生年多在李家庄教场传艺。

李老瑞(1890—1950),高邑县西南关人。为少林寺俗家弟子,闻名全县。

李老瑞幼年习武,投少林寺学艺三年,功成,擒拿短打,长柄短械皆精。居家殷富,常仗义疏财,广结四方武林朋友,求艺业更进,致百亩良地卖以为资。所擅双刀,深有真妙,名家观之多有赞语。平地腾空、蹬墙上房诸技,鲜为人知。武德高尚,受人仰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