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变与传承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元时期,我国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转折。尤其是诸宫调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是宋代说唱艺术发展的高峰,也代表了宋元时期说唱艺术的最高水平。宋元时期,最辉煌的民族音乐艺术成就应该说是杂剧。宋代的艺术歌曲在唐代之后又蔚为大观。姜夔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领域的大家,他不仅拥有写字作的才华,并且在作曲上也独树一帜,涵养深厚。明清时期的散曲,已不局限于使用南北曲演唱,也常用弦索调或其他曲调演唱。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变与传承

宋元时期,我国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转折。在宋朝初期,统一了南北,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面,使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高度的发展。有了这样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统治者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我国的民族声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兴的民间声乐艺术形式的出现,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广泛的共鸣,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掌朝政的朝代。元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织,使民族音乐文化艺术得到了辉煌的发展。

宋元时期继承了唐代以来的说唱艺术形式,并在其演唱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形成了一些新的说唱音乐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鼓子词和诸宫调,这两种说唱音乐形式都产生于民间,有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是诸宫调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是宋代说唱艺术发展的高峰,也代表了宋元时期说唱艺术的最高水平。宋元时期的歌唱艺术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出现了独唱、对唱、齐唱、合唱等各种声乐演唱形式,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宋元时期,最辉煌的民族音乐艺术成就应该说是杂剧。杂剧兴起于北宋时期,主要是通过歌舞来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元代继承了宋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杂剧进入高度兴盛的阶段,是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戏曲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杂剧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各种歌唱形式,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宋代的艺术歌曲在唐代之后又蔚为大观。宋代由于重文轻武的文化氛围文人词在这一时期有极大的发展,并成为一种时代特色,为艺术歌曲提供了难得的经典之作,柳永周邦彦苏东坡,不同风格流派的词作品都在这一时期的乐坛上大放异彩。宋代的一首歌曲不仅注重情感,并且还注意向训练技巧的方面去转变,这是宋代的一个伟大的特色。由于这一时期喜爱者,演唱者众多,宋代的艺术歌曲还在演唱方法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姜夔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领域的大家,他不仅拥有写字作的才华,并且在作曲上也独树一帜,涵养深厚。他的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等等,都是古代艺术歌曲的典型之作。(www.xing528.com)

《白石道人歌曲》所载南宋姜夔的17首自度曲,是现存700年前最为可靠的词曲作品,可作为宋代文人词曲的代表:它可使我们了解到宋代俗字谱的使用情况,宋代燕乐系统的官调理论与乐曲之间的关系,并直接领略宋代词曲音乐的风格特色。姜夔精通音律,有颇高的音乐修养,其自度曲很讲究词与曲之间的紧密配合,音乐与词的内容融为一体,在优美流畅、跌宕起伏的旋律中,表现着隐约缥缈的意境,流露出凄凉、伤感的情调。其中,《杏花天影》《扬州慢》《凄凉犯》等曲,旋律相当精彩,已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成为今日舞台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白石道人歌曲》所用为宋代俗字谱。它以特定的俗字符号表示音高,无节奏符号,只偶然应用表示延长或顿挫的符号。译者可根据词句的自然段落、词意、唱曲经验和其他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等因素参定节奏,调高按原谱所标官调和宋代燕乐律高要求而定。

元代的散曲是新兴的一种歌曲形式,它的音调来源非常广泛,包括了唐宋大曲、词调音乐、诸宫调、鼓子词、唱赚等。主要结构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类型。演出场合多在民间群众中,适合大众的欣赏水平。散曲中有北曲小令和南曲小令之分。这些小令体现了不同官调内诸曲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如《刮地风》《蟾官曲》低回婉转;《快活三》《金盏儿》清新流畅;《甘草子》《青哥儿》开阔爽朗;《凭栏人》《黄莺儿》工整典雅;《八声甘州》的旋律颇为奇巧,近似于日本民间音调。散曲音乐的丰富多变,很能引人入胜。音乐上,散曲主要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民族音乐风格,并在民间乐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的散曲,已不局限于使用南北曲演唱,也常用弦索调或其他曲调演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