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材创新:重塑学校体验

教材创新:重塑学校体验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说到教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科书,这是一种误解。在李升勇看来,教材的本意是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来使用的全部材料,包括现实生活内容和文本生活内容两大部分。所以,李升勇的教材观是:教材=文本+生活。在李升勇看来,教材根本不是单一的教科书,而是生活的全部,是固化的生活(文本)和现实生活的总和。而这正是很多学生的看法,也是李升勇的目的所在。

教材创新:重塑学校体验

一说到教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科书,这是一种误解。在李升勇看来,教材的本意是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来使用的全部材料,包括现实生活内容和文本生活内容两大部分。

所以,李升勇的教材观是:教材=文本+生活。文本,即文明成果的载体。教科书只是文本的一小部分。

学校将语文教材向其他学科延伸,向社会、向学生生活延伸,把教材分为文字版、电子版和生活版三种形式。文字版教材包含生字、成语、名言警句、文本阅读、美文背诵、经典诗词等内容。其中,阅读文本是日常教学的主要教材,其内容为学校自编——一部分选自全国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另一部分选自各种图书报刊中的精美时文。各年级篇数都远远超出了国家审定的教材篇数。

在李升勇看来,教材根本不是单一的教科书,而是生活的全部,是固化的生活(文本)和现实生活的总和。“想想当年孔子的教学,有什么固定的教材?想想当年王阳明的教学,有什么固定的教材?天地万物,人生万象,都可以作为他们的教材,更多时候是即兴而言,即兴而答,却成了千古教育的绝唱。孔子周游列国14年间,连教室都没有,但是,他依然履行着一个教师的责任。他在那些流动的‘教室’里,除了‘五经六艺’教材之外,更多将与现实生活休戚相关的当下问题当成了教材。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不是正襟危坐于课堂之上,却对课本内容之外一无所学的教育。”(www.xing528.com)

从理论到团队,从文化课程,从课堂到教材,六大改革,不仅开阔了教师们的心胸和视野,打开了他们的人生格局,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海拔,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校开阔了我的视野,引领我从课本走向了生活,使我认识了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学生刘睿晨说。

而这正是很多学生的看法,也是李升勇的目的所在。这位痴迷教育一辈子的老教师坚信,教育应实现“四个回归”,回归于生活,回归于自然,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当前的教育亟待解决的不是如何创新,而是如何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教育回归于自然: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学校能给予生命个体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教育回归于游戏:把课堂定位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荣耀,交流自豪,体验成长,收获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