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冰上项目常见损伤预防:大众冰雪科学健身指南

冰上项目常见损伤预防:大众冰雪科学健身指南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无快速复温条件,应尽早转送,转送途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外伤。到达医院后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对于仍处于冻结状态的二、三度冻伤,快速复温是效果显著且关键的措施。缓慢复温可加重损害,延迟复温可影响疗效。在无温水的条件下,可将冻肢立即置于自身或救护者的温暖体部,如腋下、腹部或胸部,以达到复温的目的。

冰上项目常见损伤预防:大众冰雪科学健身指南

(一)冻伤

冻伤是机体的某一部分组织因寒冷侵袭而出现血循环障碍,如水肿、水泡、坏死等局部损害的症候群。如果人体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体温过度下降,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不良,就会导致手、足、面颊、耳、鼻等局部发生冻伤。非专业运动者在参加冰雪运动时如果没有穿戴好必要的保暖服装,或是在寒冷的户外运动过长时间,有可能出现冻伤。

冻伤可发生在任何皮肤表层上,冻伤局部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苍白,继之出现麻木或知觉丧失,其突出的临床表现多在复温之后才显露出来。全身冻伤时,当直肠温度降至30℃时就陷入麻痹期,出现反应迟钝、血压下降、循环呼吸抑制等。简单地说,冻伤的表现有四种:红、肿、热、疱。根据其损害严重程度将冻伤分为四度,一度、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三度、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1.冻伤等级及症状

1)一度冻伤

临床表现:冻伤及皮肤表层,患处刺痛并渐感麻木,为局部皮肤红斑及轻度水肿。

解冻复温后:局部皮肤会有充血和水肿现象,病人感到局部热、痒或烧灼痛。

预后恢复:症状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不受影响。

2)二度冻伤

临床表现:冻伤达真皮层,患处红、肿、痛,数小时后皮肤有水泡或大疱形成,泡内有黄色黏稠液体或黏稠血浆。

解冻复温后:局部较为剧烈的疼痛,并对冷热刺痛不敏感。

预后恢复:症状于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同样不受影响。

3)三度冻伤

临床表现: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呈青紫、紫红或蓝色,皮肤会逐步变黑、全皮坏死。

解冻复温后:皮肤呈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

预后恢复:皮肤恢复后留有斑痕和功能障碍,属较为严重的冻伤表现。

4)四度冻伤

临床表现:肌肤甚至骨都受到损害,皮肤呈紫黑或青灰色,随即组织坏死脱落,如肢端、肢体。

解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成褐色、黑色,明显坏死。

预后恢复:皮肤留有斑痕和功能性障碍,可能导致截肢,留有残疾。

2.冻伤的应急处理

冻伤的基本治疗方法是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早期应急处理包括如下几项。

1)迅速脱离受冻现场

将伤病员搬入温暖的室内(室温20~25℃),脱掉潮湿的衣服鞋袜,换上温暖柔软的衣物,抬高受损的肢体,搬动时要小心、轻放,以免引起骨折。立即用棉被、毛毯或皮大衣等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或其他身体表面使之保持适当温度,以维持足够的血液供应。衣服、鞋袜等连同肢体冻结者勿强行脱下,应用温水(40℃)使冰融化后脱下或剪开。

2)防治休克和维持呼吸功能

全身性冻伤的伤员在复温前后都容易发生休克,所以当伤员出现心跳呼吸减弱甚至停止,应立刻将其放于仰卧位,下肢抬高,气道开放,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有条件时给以心电、血压、呼吸、肛温、血氧饱和度等监护,对指导治疗很有帮助。对症处理:积极纠正缺氧、电解质紊乱,保护肝肾、脑功能,预防血栓形成。

3)快速复温

如有条件,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复温后在充分保暖的条件下后转送。如无快速复温条件,应尽早转送,转送途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外伤。到达医院后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对于仍处于冻结状态的二、三度冻伤,快速复温是效果显著且关键的措施。

温水快速复温具体方法:将受冻肢体浸泡于40℃(不宜过高)温水中,如果手套鞋袜和手脚冻在一起难于分离,不可强行脱离,以防皮肤撕裂,应连同鞋袜手套一起浸入水中,复温至冻区恢复感觉,皮肤转红,尤其是指(趾)甲床潮红,组织变软,表皮温达36℃为止,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要求在15~30分钟内完成复温。复温要快,温度不能过高。缓慢复温可加重损害,延迟复温可影响疗效。然后用温暖的被子继续保温。对于颜面部冻伤,可用40℃的温水浸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在无温水的条件下,可将冻肢立即置于自身或救护者的温暖体部,如腋下、腹部或胸部,以达到复温的目的。救治时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患部。化学加温器不能直接放于冻伤的组织上,避免造成烫伤和超过目标温度。

在复温过程中及复温后要注意复温休克的发生,如果出现休克状况可用37~40℃(至少也应为室温温度)葡萄糖注射液1 00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

4)局部处理

(1)局部用药:复温后局部立即涂敷冻伤外用药膏,可适当涂厚些,指(趾)间均需涂敷,并以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2次;面积小的一、二度冻伤,可不包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可供使用的冻伤膏有蛇油冻疮膏、神夫草冻疮膏等。

(2)水疱的处理:应在无菌条件下抽出水疱液,如果水疱较大,也可低位切口引流。

(3)感染创面和坏死痂皮的处理:感染创面应及时引流,防止痂下积脓,对坏死痂皮应及时蚕食脱痂。

(4)清除坏死痂皮后的处理:肉芽创面新鲜后尽早植皮,消灭创面。早期皮肤坏死形成干痂后,对于深部组织生活能力情况,往往不易判断,有时看来肢端已经坏死,但脱痂后露出肉芽创面表明深部组织未坏死,经植皮后可痊愈。因此,对冻伤后截肢应慎重,一般任其自行分离脱落,最大限度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进行动脉造影,以了解肢端血液循环情况。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5)改善局部微循环:三度冻伤初期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必要时也可采用抗凝剂(如肝素)或血管扩张剂(如罂粟碱、苄胺唑啉等)。

(6)预防感染:冻伤后容易并发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严重冻伤应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常规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

3.冻伤和低温伤害的预防措施

(1)在寒冷环境中应注意防寒、防湿。冬季锻炼时要佩戴和使用御寒用具,要扎紧手套、衣服、裤脚、袖口,防止风雪侵入到衣服内。雪上运动时眼部应佩戴滑雪防护眼镜

(2)衣着保暖不宜透风,减少体表外露,露在外面的部位应适当涂抹油脂

(3)运动服装和鞋袜要求保暖和宽松。滑冰鞋不能太小、太挤脚。鞋袜要保持干燥,运动或走路过多后出现潮湿要及时更换。

(4)寒冷环境下身体静止不动或疲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站在风口处;不要在疲劳或饥饿时坐卧在雪地上。

(5)饮食中适当补充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食物。

(6)进入高寒地区之前,应进行适应性训练。

(二)皮肤伤

1.擦伤(www.xing528.com)

擦伤是皮肤受外力摩擦所致的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的一种运动损伤。按损伤面积的大小,擦伤可分为小面积擦伤和较大面积擦伤。

处理方法:

(1)小面积擦伤的处理:如果是表皮擦伤,可用碘酒或碘伏局部涂擦,不需包扎。如果是关节及其附近的擦伤,则在局部消毒后,再涂以消炎软膏,以免局部干裂而影响运动。另外,要注意运动卫生,以免感染。

(2)较大面积擦伤的处理:擦伤后,先以生理盐水或0.05%的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创面,然后进行局部消毒。最后盖以消毒凡士林纱布和敷料,并包扎。如有需要,可加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2.挫伤

挫伤是指在钝器直接作用下,人体皮肤或皮肤下组织所受的伤,如运动时相互冲撞、踢打所致的伤。挫伤以四肢多见,可伴有功能障碍。发生挫伤后会出现局部青紫,皮下淤血肿胀、疼痛的现象。严重者可发生肌肉断裂、骨折、失血、内脏损伤和脑震荡等。

处理方法:

(1)单纯性挫伤的处理:在局部冷敷后外敷新伤药,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挫伤伴有肌肉、肌腱断裂的处理:应将肢体包扎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3)头部、躯干挫伤伴有休克的处理:应首先进行抗休克处理方法,在此期间对伤者进行保温、止痛、止血处理,矫正休克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3.撕裂伤

撕裂伤是指体表受外力严重摩擦或碰撞所致的损伤,该损伤表现为皮肤撕裂、出血。

处理方法:

(1)小面积撕裂伤的处理:先消毒,消毒后,以胶布黏合或用创可贴敷盖即可。

(2)大面积撕裂伤的处理:需止血缝合和包扎,如有必要可酌用破伤风抗毒素肌内注射,以免引起破伤风。

4.刺伤

刺伤的伤口较小但较深,如果不做处理可能伤及深部组织器官或将异物带入伤口深处,容易引起感染。

处理方法:

(1)一般性刺伤的处理:轻者先用碘酒、酒精将伤口周围消毒。然后在伤口上撒上消炎粉,用消毒纱布覆盖,再加以包扎。

(2)被不洁物刺伤的处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5.切伤

切伤伤口边缘整齐,出血较多,但周围组织创伤较轻。深的切伤可能切断大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

处理方法:

(1)轻度切伤的处理:先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然后在伤口上撒上消炎粉,用消毒纱布覆盖。

(2)重度切伤的处理:应彻底止血,缝合伤口,伤情和污染较重者应该注射抗菌药,预防感染。

(3)被不洁物切伤的处理: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三)关节伤

1.关节拉伤

拉伤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而导致的运动损伤。拉伤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训练方法不得当等。发生拉伤后,伤处会出现肿胀、压痛、肌肉痉挛等症状,诊断时可摸到硬块。肌肉断裂是比较严重的拉伤,要给予及时的治疗和处理。

处理方法:

(1)轻度拉伤的处理:拉伤轻者可立即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实施按摩或理疗。

(2)重度拉伤的处理:病情严重者急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是指关节发生异常扭转,并导致关节囊、关节周围韧带和关节附近的其他组织结构损伤。一般因关节用力过猛以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理而造成损伤。在关节扭伤中,踝关节扭伤属于关节韧带损伤,在时尚健身运动中最为常见。造成踝关节上扭伤的原因一般是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而导致的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受损。发生扭伤时,伤者伤处疼痛、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皮有下淤血。而肘关节扭伤往往是由于运动者技术不合理、运动方法不得当而发生的损伤。要避免肘关节扭伤的发生,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量与负荷。在运动结束后,要做好整理活动,对肘部进行适当按摩保护。

处理方法:

(1)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应仔细检查韧带是否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关节是否失去功能,注意以冷敷、加压包扎或固定关节为主,并外敷活血止痛的药物。受伤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2)肘关节扭伤的处理:首先,可以局部冷敷,加压包扎,外敷新伤药。24小时之后,可进行理疗、按摩、外敷中药。也可采取局部封闭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方法,对慢性伤者,应以理疗、按摩、针灸治疗为主。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如果伤者损伤部位没有疼痛,即可进行运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地安排运动的负荷量与强度,负荷量与强度要逐渐增加。其次,急性肘关节扭伤后,应对伤肘进行特殊处理,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制动,以促进恢复。在治疗期间要禁止参加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以免加重损伤或出现新的损伤。最后,肘关节扭伤伴有肌肉韧带断裂或伴有撕脱骨折宜进行手术缝合术。康复过程中,要佩戴必要的保护装置,如护肘、弹力绷带等,以免加重机体的负担,造成其他的运动损伤。

(3)肩关节扭伤的处理: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肩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施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止转为慢性。

(4)踝关节扭伤的处理: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即韧带损伤处止血),同时进行踝关节强迫内翻和前抽屉试验检查,以了解韧带是否断裂。较轻的或少部分断裂的韧带损伤可用粘带支持固定,并以弹力绷带包扎。如果怀疑是韧带断裂,最好用海绵垫或较大的棉花垫作压迫包扎,包扎时,应与受伤时位置相反,如踝内翻损伤者,则在外翻位置包扎固定,然后送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5)膝关节扭伤的处理:首先,应仔细检查,以了解受伤的确切部位和受伤的程度。膝关节侧向运动试验、抽屉试验、麦氏试验,分别可以检查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的受伤情况。其次,膝关节急性损伤后,应立即以氯乙烷喷雾剂等进行冷敷。为保护受伤部位不进一步加重损伤,一般采用棉垫或橡皮海绵加弹力绷带压迫包扎,并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打开包扎,若出血已停止,可采用中药外敷、理疗、按摩等。凡韧带发生断裂或半月板严重损伤时应尽快送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3.关节脱位

运动中,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发生关节脱位时,伤者会感到剧烈疼痛,关节周围出现显著肿胀,关节功能丧失。有时还发生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出现休克。

处理方法:

(1)发生关节脱位后,切不可随意做复位动作,以免加重伤情。

(2)用夹板三角巾固定伤肢,并尽快送医院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