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维刚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无限可能

孙维刚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无限可能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上,孙维刚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跑在他的思维前面,鼓励学生“反对”自己、“打倒”自己,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聪明才智相互碰撞的场所。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孙维刚的教学成果日益显著,二轮、三轮实验班整体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孙维刚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无限可能

生源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北京二十二中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经常面临生源不佳的难题。一次,一位在北京二十二中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满腹委屈地对孙维刚说:“就这么点儿事,我给他们(指学生)讲了八遍啦!可是您看——这是今天考试的卷子,全班48人里,有47人照错不误……您说咱们的学生可怎么教啊!你怎么教他都不会,而人家重点中学的学生,你怎么教他怎么会,你不教他也会……”面对这样的牢骚,孙维刚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普通中学学生的素质和重点中学的学生相比,肯定有差别,盲目攀比是不现实的,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找到科学教育方法。

1986年,第一轮实验班的蔡冰冰同学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北京市唯一一位入选首届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的学生。这件事给了孙维刚深刻的启迪。一个曾经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学生竟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不是原有的一味着眼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刻苦学习教育体制所能实现的,而是先通过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再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最终让不聪明的学生变得聪明起来,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这是孙维刚在总结第一轮实验班的经验和教训时得出的结论。

怎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大脑的潜力,使之能提高学习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孙维刚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首先,必须系统地学习知识。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要善于从根源上把握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旁听别的老师的课时发生的一件事,给孙维刚带来强烈的震撼。“老师,课本上说,整数和分数的总称,叫作有理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这两种数有什么道理呢?”“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为什么!”试想一下,教师这样回答学生的问题,当学生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还有勇气提出来吗?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就这样被教师无情地扑灭了。事实上,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是有它的缘由的,也许解释这种缘由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注重教学思想哲理性的升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薄到厚”向“由厚到薄”的转变,就是教学思想哲理性的升华。

第三,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孙维刚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跑在他的思维前面,鼓励学生“反对”自己、“打倒”自己,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聪明才智相互碰撞的场所。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学的效果显著提升。在第三轮教学实验中,在课时并不增加的情况下,孙维刚教的学生初中三年就基本学完了中学六年的数学课程,而且还学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某些大学的数学课程。(www.xing528.com)

第四,注重方法和规律的掌握。对待做题,孙维刚主张题不在多,但要有代表性。在方法上,他主张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题归一,寻求共性和规律。孙维刚每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上10道类似的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不用预习,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下课后就会把解题当作一种乐趣。

第五,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孙维刚就提倡和指导学生用写论文的方法来积极开展问题研究。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成效。

第六,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孙维刚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从没留过书面家庭作业,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有充足的睡眠

孙维刚教学成功的秘诀,归根到底就是一条:永远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孙维刚的教学成果日益显著,二轮、三轮实验班整体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轮实验班的彭壮壮荣获全美最高水平的高中学生科学竞赛大奖——西屋奖;三轮实验班的阎珺获得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