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我正在主编一本《教育的奇迹》,于是决定把苏静的故事写进这本书中,并委托我的研究生与她取得联系。2002年,当“教育在线”网站开通后,我就策划拖苏静“下水”,希望用她的故事去激励更多的年轻教师,让他们也叩响成功的大门。回到青岛,她就成为“教育在线”的铁杆网友了。但她一再表示,这只是她诗意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2001年,《中国教育报》发表了陶继新老师的一篇长篇报告文学,讲述了青岛市嘉峪关学校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的故事。文中说,在她教龄还不足一年的时候,她所教班级的学生就能背诵古诗文百余篇,这些古诗文短则几十字,长则几百字、上千字;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们还能在两分钟内轻松地“指物作诗立就”。

当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她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如果说教育有奇迹的话,这就是奇迹!而这一奇迹,是许多教了一辈子书的人都创造不了,甚至想象不到的。

当时,我正在主编一本《教育的奇迹》,于是决定把苏静的故事写进这本书中,并委托我的研究生与她取得联系。

2002年,当“教育在线”网站开通后,我就策划拖苏静“下水”,希望用她的故事去激励更多的年轻教师,让他们也叩响成功的大门。

2002年的国庆节,苏静作为特邀嘉宾,来苏州参加“教育在线”工作会议。这位小妹妹的到来,使会场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浓浓的诗意。她的得体大方,她的礼貌热情,尤其是她的才思敏捷,给每个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临别时网友们自发举行的联欢晚会上,苏静用两首“十六字令”表达了她的感受:

美,一逢宛若江南水。离别际,相思惹人醉。

别,执手望断夕阳斜。侬无语,君心可化蝶

回到青岛,她就成为“教育在线”的铁杆网友了。她不仅拉来了她的同学、同事和朋友,还为“教育在线”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网歌”:

永动的天堂——写给我挚爱的“教育在线”的朋友们

我想送你一座天堂,一座永动的天堂。

悲伤和彷徨在这里止步,生命里充满温柔的歌唱。

你与我未曾谋面,心与心早已燃亮。

这里没有拥挤的谎言,每个笑容都真诚坦荡。

让猜忌成为永远的逃兵,让理想变得不再感伤。

让阳光成为最新的请柬,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教育在线”——永动的天堂,有什么比付出更加美丽,有什么比真爱还要高尚。

“教育在线”——永动的天堂,唱出你灵魂最渴望的声音,舞出你生命最本真的希望。(www.xing528.com)

“教育在线”——永动的天堂,让激情点燃爱的流光,让理想为新教育的明天导航。

来吧,来吧,与梦牵手,奔向永动的天堂。天堂……

苏静不仅会作词,而且会作曲;她先后获得三个文凭,在绘画、篆刻等方面也有所涉猎;她还拥有国家导游资格证书。真所谓“汝果欲教诗,功夫在诗外”。

蓬蓬勃勃的青春,沸沸扬扬的诗意,红红火火的事业……但你别以为苏静只是一个“感性女孩”,她还对诗意教育有着非常理性的认识。我认为,这才是弥足珍贵的。“教育应该是一个诗性的世界。”“只要是简洁的、意义丰富的语言,都是诗。”“从诗意的孩子和诗意的教师碰撞到一起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有了一片诗意的土壤,当然这一刻来得越早越好。”侃侃而谈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很有思想的“小小教育家”。

于是,我邀请她报考我的研究生。在苏州大学读书期间,苏静勤奋而潇洒。说她勤奋,因为她在几乎没有外语基础的情况下,硬是啃下了各种考试,顺利完成了学业;说她潇洒,因为她在学习期间经常背起行囊走天下,天南海北闯世界。读书的时候,她已经从一个“酷”老师变成了一个“麻辣”学生——我“逼”着她写出了《麻辣学生酷老师》一书。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过程,知道年轻教师照样可以做得很优秀。我曾经要求苏静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读书生活认真地解剖,但是由于时间等原因,许多工作没有来得及做。尽管如此,一个刚刚教了两年书的青年教师就做得如此精彩,多少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让我们学到一些经验的。

研究生毕业以后,这位当年的小学老师选择了去大学工作,成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的一名专业教师,成了一名培养小学老师的大学老师。虽然做了大学老师,苏静却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她在信中曾经对我说:“朱老师,我很庆幸,一直没有脱离小学教育。我喜欢孩子,也一直希望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做小学教育。我如愿以偿。今天,我所教的大学生未来将成为小学教师,他们将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所以,我更加责无旁贷。我要带他们走进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更会把诗意教育进行到底,打造体现新教育精神的儿童诗意专业课程。”她说到做到。此后的苏静,以大学教师和新教育“儿童诗意课程”公益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开始对儿童诗意课程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和实践。她带领一群和她一样执着的青年教师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进偏僻的大山,也走进繁华的都市,为新教育实验区的老师和孩子们送去诗意教育的培训和课程。同时,她还是新教育网络课程的志愿者讲师,一直坚持为全国一线教师进行网络授课。她一直说,做新教育是她最快乐的事,无论她站在哪个讲台上,她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

2008年,在大学工作了三年以后,她完成了一本总结自己从教8年经验的新书《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这本书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大学教育理论研究的自然融合。她不仅用充满灵性的语言讲述了亲历的经典案例,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课堂”“管理”“沟通”三个教育层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做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教育叙事本身,可以给读者最直观的借鉴,同时引发读者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这是这本书的个性和灵魂所在。

2013年,她又在中华书局先后出版了《中华儿童诗意课》与《不一样的诗词课》。多年来,苏静一直致力于诗意教育的研究,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就是关于诗意教育的。她教的学生也是背诗赏诗侃侃而谈,作诗论诗提笔成章。但她一再表示,这只是她诗意教育的一部分。诗意教育的真谛,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不是单纯的写诗之人,而是诗意之人:有才华,有勇气,有创意,有良知,有激情,有理想。所以,在这两本书中,从“诗意课堂”到“魅力诗词”再到“诗化生活”,她全方位地展示了诗意教育的魅力,昭示着新教育的理念。

我听过苏静的诗词课。我欣赏苏静上诗词课时的课堂,在她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活力。我一直认为,一堂好课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是孩子的,把课堂还给孩子。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所以,评价一堂课好不好,不是看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吐莲花课讲得多么精彩,而要看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孩子们在课堂里是不是主动的、快乐的。

我们新教育一直致力于让所有的人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认为教育生活很重要,而课堂是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听课时我最关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很开心?如果学生的课堂生活不快乐,那么教师的教育生活就会黯然失色。

但是,课堂上仅仅有笑声还不够,同时要有紧张度。过去,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很紧张,老师在背他所准备好的东西,或者说在演绎他设想好的教学内容,而不是让学生进入他的课堂,也就是说学生的脑子没有动。而苏静的课堂让我感动,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她的“本门弟子”还是仅有一面之缘的异地他乡的孩子,只要走进她的课堂,就会很兴奋。从晓风残月的清丽到大江东去的豪迈,看似古奥难懂的内容,在她行云流水般的讲述下都变得通俗易懂。特别是她在全国巡回执教时,下课后常常被仅有一面之缘的孩子们团团围住,流泪挽留。在学生眼里,她是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老师。

这些年来,她到过全国30多个城市的上百所学校,在数千名孩子的心里播下了诗意教育的种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幸福,这就是魅力课堂的本质所在。所以无论课堂怎么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始终是理想课堂的标准。苏静的课之所以非常成功,就在于她始终是以孩子为中心,始终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些年来,她一直努力地充实自己。2014年,苏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她顺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她的博士毕业论文仍然立足于诗意教育和人才培养,并选择了新教育榜样教师飓风(郭明晓)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作为大学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苏静一直带领着自己的研究生在新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探索。从2020年起,她的研究生团队将正式开启新教育榜样教师的个案研究,进一步丰富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作为大学教师的苏静,对新教育一如既往地热情参与,真诚投入。2010年,她首次开设了“新教育通识课”,讲授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开启了新教育高校通识课程的新篇章。该课程成为青岛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必选课程,并被评为当年青岛大学优质课程。2018年,她将“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正式纳入小学教育系研究生必选课程“教育热点分析”,获得学生的高度评价。近二十年来,除了生育孩子的那一年,苏静每年都要千里迢迢赶往苏州参加新教育的元旦论坛,与大家分享她的思考。在《新教育晨诵》的编辑过程中,她也全身心地参与。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苏静做大学老师可惜了。她本来应该是一位天才的小学教师,一位应该为中国传统诗教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小学教师。我告诉她,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师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狭小,而且靠苏静“一个人的战斗”,影响也有限。如果能够把诗意教育的种子播在更多的小学教师心中,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诗意的教育,拥有诗意的生活,不是也非常有意义吗?

我曾经赠送给苏静一本小书《新教育之梦》,在书的扉页上我写了这样一段话:“苏静老师:相信孩子,享受教育,梦想就会成真!”从我“逼”她完成第一本《麻辣学生酷老师》到她笔耕不辍完成《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再到她写就《中华儿童诗意课》与《不一样的诗词课》等八本教育学著作,她一直没有忘记我的嘱托。今年是新教育二十周年,二十岁之于人生,恰是风华正茂,之于新教育,更是未来可期。苏静是2000年开始研究儿童诗意教育的,她的诗意教育与新教育实验共同走过了二十年,这是很深的缘分。可以说,苏静的诗意教育是在新教育的宏大背景下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就在2020年的元旦,她郑重承诺,要在今年,正式开启诗意教育的线上推广计划,以专著和课程的方式将自己二十年的诗意教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借助优质的网络平台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师生和家庭,为新教育二十周年献礼。我很欣慰地看着她一路成长,也期待和祝福她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如今,我这个不“酷”的老师要为“麻辣”学生继续摇旗呐喊,我要对她说:小苏静,千万不要停步,加油!

朱永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