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音乐史中的让·巴蒂斯特·吕利

西方音乐史中的让·巴蒂斯特·吕利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年11月29日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贫穷的磨坊主家里,1687年3月22日卒于巴黎。他14岁时被一个贵族带到巴黎,在路易十四的堂妹蒙庞西耶家里充当厨房童仆。吕利重视合唱与舞曲在歌剧中的作用,他汲取民间音乐的因素,使歌剧始终保持喜剧性芭蕾舞音乐的特点。吕利的歌剧是面向法国王公贵族的,受芭蕾舞剧创作的影响,带有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宫廷艺术浓厚的装饰性和娱乐性。

西方音乐史中的让·巴蒂斯特·吕利

让·巴蒂斯特·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年11月29日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贫穷的磨坊主家里,1687年3月22日卒于巴黎。他14岁时被一个贵族带到巴黎,在路易十四的堂妹蒙庞西耶家里充当厨房童仆。蒙庞西耶发现他的音乐才华,使他获得机会学小提琴、羽管键琴和作曲,由于他又善于芭蕾舞蹈,为路易十四所赏识。1653年起,他专为国王写假面舞曲、芭蕾舞曲,并参加王宫24人乐队,担任小提琴师,有时作为舞蹈演员在宫中演出,深受路易十四的宠爱。不久,他被任命为宫廷作曲家、王室音乐教师和总监。1664年起,他为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的喜剧作品配写芭蕾音乐,用戏剧与舞蹈相结合的形式演出。他参与全部创作、预演和导演,并自己扮演各种人物。原来宫廷芭蕾舞演出的女角都由小男孩扮演,他第一个取用女人参加演出,此举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改革。

吕利于1672年取得创作歌剧专利权之后,他与诗人、剧作家菲力普·基诺尔(Philippe Quinault,1635~1688)合作,取材希腊神话故事,写了一系列具有法国特点的歌剧,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其中有《卡德摩斯与赫耳弥俄涅》(Cadmus et Hermione,1673)、《阿尔切斯特》(Alceste,1674)、《珀耳修斯》(Persée,1682)、《阿尔密德与雷诺》(Armide et Rénaud,1686)以及根据剧作家高乃依(P·Corneille,1606~1684)的悲剧写的《赛奇》(Psyché,1678)和《柏勒洛丰》(Bellérophon,1679)等15部歌剧。他还写有教堂音乐、嬉游曲和两首器乐组曲。

他的歌剧作品,每一部开始都有序幕,由扮演的男女神仙出场向国王表示敬意,造成宫廷礼仪的庄严气氛。舞台装饰富丽堂皇,剧中穿插宫廷气味的芭蕾舞场面,故事情节常出现英雄人物为君主效忠而自我牺牲以尽天职的歌功颂德模式。吕利根据法文歌词的朗诵音调和语法的特点,创作带歌唱性的宣叙调及带朗诵性的咏叹调,其曲式以两段体结构为多,旋律较少用装饰音,力求真实地体现法语演唱声调的美感,使歌唱家在剧中难得有机会自我即兴炫耀技巧。他重视乐队在歌剧里的作用,要求演奏时节拍准确,节奏平稳,形式对称,织体精巧,乐队的演奏员必须具有严谨的纪律性。他创立法国式的歌剧序曲,由慢、快、慢三部分构成,第一段为庄严而威武的附点节奏的慢板;第二段为快速的赋格段;第三段为尾声,恢复开始的慢速度。吕利重视合唱与舞曲在歌剧中的作用,他汲取民间音乐的因素,使歌剧始终保持喜剧性芭蕾舞音乐的特点。(www.xing528.com)

吕利的歌剧是面向法国王公贵族的,受芭蕾舞剧创作的影响,带有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宫廷艺术浓厚的装饰性和娱乐性。在他周围有一批作曲家继承其传统,但他们没有写出足以同风靡全欧的意大利歌剧相抗衡的艺术价值很高的歌剧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