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贾科莫·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人物

贾科莫·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人物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贾科莫·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意大利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当地的管风琴师,在他幼年时已逝世,家庭生活贫困,他没有系统学习音乐的优越条件。人们称普契尼是威尔第真正的继承人,然而他不是一位歌剧改革家。

贾科莫·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人物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真实主义歌剧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意大利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当地的管风琴师,在他幼年时已逝世,家庭生活贫困,他没有系统学习音乐的优越条件。19岁时,他谋得当地教堂唱诗班指挥、管风琴师的职位。在母亲的支持下,他于1880年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小提琴家、作曲家安东尼奥·巴齐尼(Antonio Bazzini,1818~1897)和歌剧作曲家彭奇埃利(A.Ponchielli,1834~1886)学作曲,毕业时以《随想交响曲》(Capriccio Sinfonia,1883)这部作品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彭奇埃利的鼓励下,他于1884年取材欧洲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写独幕歌剧《维利》(La Villi,后又改写为二幕剧,有译群妖围舞),曾参加松佐尼约举办的征奖比赛,败于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之下,但受到威尔第作品的出版商和作曲家朱利奥·里科尔第(Giulio Ricordi,1840~1912)的赏识,为他的歌剧创作铺平道路。1896年2月他的四幕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éme,有译《绣花女》或《艺术家的生涯》),取材于法国作家米尔热(1822~1861)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La vie de Bohéme,有译《放荡儿的生涯》,西方将豪放不羁的穷作家、穷艺术家统称波希米亚人),由托斯卡尼尼指挥在都灵歌剧院首演成功,使他一举成名。接着,他取材于法国戏剧萨尔都(1831~1908)的剧作写成三幕歌剧《托斯卡》(Tosca,1900);取材于美国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约翰·路德·朗(1861~1929)的小说而写成同名二幕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1904);取材于贝拉斯科的美国戏剧而写成同名三幕歌剧《西部女郎》(The girl fo the golden west,1910)和他最后的一部未完成的三幕歌剧《图兰多特》(Turandot,有译杜兰朵)。

普契尼选择朴实平凡的市民生活题材,侧重用音乐表现强烈的感情和鲜明色调的生活背景,追求动人的歌剧情节、激动人心的舞台效果,他的美学原则是:“有趣、惊人、动人。”出于着重刻画剧中人物性格、心理的需要,他在歌剧中尽量运用意大利传统的“美声唱法”的声乐技巧,使歌唱部分具有表现的力量,旋律流畅、优美而富于地方色彩,易于上口又易于记忆。他发挥管弦乐在歌剧中的重要作用,和声手法非常丰富,如用半音变化的和声渲染剧中人物的情绪高涨或激越的热情,以平行五度的和声进行描写色彩性的舞台戏剧效果以及直接采用各国民歌曲调加以和声处理来表现特定的风土人情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多特》的终场二重唱未能写完,于1924年1月29日在布鲁塞尔逝世,终年65岁。这部作品取材于一个中国公主的传说故事,他用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来作为描写女主人公的音乐主题。普契尼逝世后由都灵音乐学校校长,歌剧作曲家弗朗科·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1870~1954)续写二重唱的终场音乐,1926年4月25日由托斯卡尼尼在米兰指挥首演,当第三幕临结尾时,这位指挥大师示意乐队停奏,转过身向观众说:“歌剧到此结束,普契尼写到这里时,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死亡比艺术更加有力量。”观众没有鼓掌,而是默默无言地离开剧场,以表示对这位作曲家的悼念。人们称普契尼是威尔第真正的继承人,然而他不是一位歌剧改革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