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成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如,青年择业时,也会面临趋避冲突,有的单位薪水虽高,与之相对应的压力亦大。每个选择都有优有劣,且都难割舍,此时,对个体来说,就陷入了“多重趋避冲突”境地。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而非逻辑上的不一致引起的内心不自在状态,就叫“认知失调”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成果

(一)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是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冲突,指人们在活动中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起作用的动机,而又不能同时满足时在心理上呈现出紧张不安和彷徨不定的状态。可以将动机冲突划分为以下四种:

1.接近——接近冲突

亦称“双趋冲突”,即个体有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必须选择其一,而同时放弃另一目标时所引起的冲突。按冲突程度不同可分为简单与复杂两种情况,当两个客体都满足一种需要,只是略有差异时属于简单冲突,这种冲突不引发需要内部的矛盾,冲突程度较轻。当两个面临选择的客体分别满足两种不同需要时,就会诱导两种需要间的对抗产生,属于复杂冲突,冲突强度激烈。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是放弃一个目标或同时放弃这两个目标而追求另一种比较折中的目标。

2.回避——回避冲突

个体必须在两个都违背自己的需要、且具有同样强度威力性的目标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这种动机冲突实际上是有两样东西都不想要,但又必须选择其一的心理矛盾造成的,在“双避冲突”情境中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和牺牲,其挫折感都尤为明显和强烈。解决这种冲突的办法是要么选择其一要么躲避其二。

3.接近——回避冲突

当个体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同样会构成威胁的目标时,所产生的既想趋近追求又想躲避逃离的好恶兼有的矛盾心理状态。对于“趋避冲突”如果很长时间都无法决定取舍,势必令人痛苦不堪。又如,青年择业时,也会面临趋避冲突,有的单位薪水虽高,与之相对应的压力亦大。

4.多重接近——回避冲突(www.xing528.com)

亦称为“多重趋避冲突”,即当个体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趋避性选择的冲突情境。对青年人来说,在毕业求职过程中有几个单位和去向可供选择,但每一工作机会都意味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取向。每个选择都有优有劣,且都难割舍,此时,对个体来说,就陷入了“多重趋避冲突”境地。在青少年升学、择业、恋爱等时,都会面临抉择,动机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的程度不同相伴而生的紧张不安也不同。持续下去的焦虑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二)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失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如关于自我、关于自己的行为以及关于环境方面的信念、看法或知觉等。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如“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不吸烟”);有关的(如“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吸烟”);无关的(如“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今天刮风”)。当人们的两种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紧张,并力求减缓。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而非逻辑上的不一致引起的内心不自在状态,就叫“认知失调”现象。

人出现了认知失调,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获得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它通常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改变或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将“吸烟危及我的健康”改为“如果停止吸烟将会使我增加体重”,即为一种对吸烟的看法与态度的改变。

二是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强度(如决心“要少抽点烟”),由于强度的减弱,不协调的程度相应变低。

三是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几个新认知或理由(如“抽烟可提高工作效率,个人安危是次要的”,或想“世界上抽烟而长寿者不乏其例,我可能就属于这种人”等),以这种方式减少不协调。有些理由常以歪曲事实为代价,所以往往有害,不利于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