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在冶金企业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在冶金企业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由于循环经济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所以也被称为“绿色”经济或生态经济。因此,循环经济理念将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

循环经济在冶金企业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唯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首先是在国外出现,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些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系统地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达标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特征是:

(1)尊重生态规律。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力图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要想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完全不改变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人类必须尊重生态规律,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自然生态环境不能再免费使用,而应当作为社会共有财产进行定价,使生产者按照费用最小化的原则节约使用它们。

(2)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不仅包括少用资源,降低消耗,而且包括资源的综合使用,多次使用,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再生化率。因此,与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经济相反,循环经济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基本特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污染达标排放”单向性生产流程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实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生产流程,通过开采资源,生产产品,回收废旧物品,重新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改变了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形成相对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依据生态规律,通过工业或产业之间的代谢和共生关系,依靠技术系统,在相关企业间构建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圈,大幅度降低输入和输出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形成相对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使尽可能多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尽可能实现物尽其用,达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由于循环经济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所以也被称为“绿色”经济或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模式适用于工、农、商业等生产和消费领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它不光适合经济领域,还可以在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给人口控制、疾病防治、城市建设、交通控制、防灾抗灾等社会管理活动带来启示。因此,循环经济理念将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www.xing528.com)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它。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2)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5)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限制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的生产与消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