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轼与友聚垂虹桥,共游吴淞江

苏轼与友聚垂虹桥,共游吴淞江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康熙《吴江县志》转刊《东坡志林》节录北宋大文豪苏轼曾不止一次与友朋相聚在垂虹桥上。从苏轼所著的《东坡志林》上悉知,熙宁七年,苏东坡从杭州去山东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路过吴江,与张先、陈令举、刘孝叔、李公择等人共游吴淞江,夜半月出之时,置酒垂虹桥桥心的垂虹亭里。另一次,苏轼与秦观、道潜相会于吴淞江畔,正巧关彦长、徐安中也到吴江,聚宴于垂虹亭,饮酒畅谈后分韵作诗。

苏轼与友聚垂虹桥,共游吴淞江

清康熙《吴江县志》转刊《东坡志林》节录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不止一次与友朋相聚在垂虹桥上。从苏轼所著的《东坡志林》上悉知,熙宁七年(1074),苏东坡杭州去山东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路过吴江,与张先、陈令举、刘孝叔、李公择等人共游吴淞江,夜半月出之时,置酒垂虹桥桥心的垂虹亭里。皎洁的月色之下,苏轼与友人们对酒当歌,沉醉欲眠,朦胧恍惚之中,诗兴才情大发。当时,以填词闻名的张先已八十五高龄,但兴致不输少年,当场作了一首《定风波令》,获得一片喝彩之声。

七年之后,即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在湖北黄州为官,时张先、陈令举、刘孝叔都已作古,而吴江的垂虹桥亭,苏轼得悉在那年夏天因“海风驾潮,平地丈余”,而“荡尽无复孑遗”。苏轼夜坐在黄州的临皋亭里,“追思曩时”,真觉是一梦耳。

另一次,苏轼与秦观、道潜相会于吴淞江畔,正巧关彦长、徐安中也到吴江,聚宴于垂虹亭,饮酒畅谈后分韵作诗。对此,吴江方志上虽未有文字记载,但刊载了苏轼、秦观、道潜等人的诗作。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苏轼分得“风”韵七律二首

清康熙《吴江县志》载秦观《与子瞻松江得浪字》诗

苏轼分得“风”韵,写下了七律《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其一为: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

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

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

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其二为: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

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

人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尊同。

知君欲写长相忆,更送银盘尾鬣红。

诗题中的“秦太虚”,即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参寥”,指诗僧道潜,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浮村人,自幼出家,与苏轼诸人交好。苏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平反,复削发为僧,著有《参寥子诗集》;“关彦长”,指关景仁,字子开,一字彦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多能,尤长于诗;徐安中,当时诗人,与苏轼交往。苏轼有《与徐安中》书,中有句云“宛丘春物颇盛,牡丹不减洛阳”,赞美陈州的牡丹。

诗中的“三黜”,指苏轼曾被三次罢官。从诗中不难看出苏轼感叹自己官场失意和身体欠佳的境况。

秦观分得浪字,作了《与子瞻松江得浪字》,全诗为:

松江浩无旁,垂虹跨其上。

漫然衔洞庭,领略非一状。

怳如陈平野,万马攒穹帐。

离离云抹山,窅窅天粘浪。

烟中渔唱起,鸟外征帆飏。(www.xing528.com)

愈知宇宙宽,陡觉东南壮。

太史主文盟,诸豪尽诗将。

超摇外形检,语笑共颉颃。

独留三百缸,聊用沃轩旷。

诗题中的“子瞻”,是苏轼的字;诗中的“太史”,也指苏轼,因苏轼曾任直史馆的官职,故世人尊称苏轼为苏太史。秦观的诗,将吴淞江、垂虹桥和太湖的壮丽景色跃然纸上。

道潜分得岸字,作了《与子瞻松江得岸字》,全诗为:

蜿蜒跨长虹,吴会称杰观。

沦涟几万顷,放目失垠岸。

倒镜射遥山,青螺点空半。

从来夸震泽,胜事无昏旦。

破浪涌长鬐,排空度飞翰。

肺肝入清境,划若春冰泮。

安得凌九垓,从公游汗漫。

道潜在诗中称垂虹桥为“吴会杰观”;诗中的“震泽”,即吴淞江的源头太湖,道潜将之胜景描绘得出神入化。

附:

杨元素等人简介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释道潜《与子瞻松江得岸字》诗

杨元素,即杨绘,字元素,北宋官员。少年聪慧,名闻西州。仁宗时,举进士,任荆南通判、开封推官等。神宗即位后,召修《起居注》。因触犯曾公亮,改兼侍读,辞去。后累官翰林学士,任御史中丞,触犯王安石,被贬为亳州知州。元祐元年(1086)以天章阁待制身份任杭州知州。著有文集八十卷。

陈令举,即陈舜俞(1026—1076),字令举,号白牛居士,北宋诗人,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交往甚密,秀州(今浙江嘉兴)人。庆历六年(1046)登乙科进士,嘉祐四年(1059)获制科第一。在山阴县任知县时反对王安石青苗法遭贬,隐居白牛村著书立说,病逝于白牛村家中。著有《都官集》《应制策论》《庐山纪略》,参与《资治通鉴》编纂。

李公择,即李常(1027—1090),字公择,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皇祐年间举进士。熙宁初,为私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友好,改右正言,知谏院。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为滑州通判。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州

刘孝叔,即刘述,字孝叔,浙江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