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奏钢琴与乐队的融合:研究多样风格与体裁

独奏钢琴与乐队的融合:研究多样风格与体裁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莫扎特的作品中,独奏钢琴和乐队之间的交融处理整体表现为将乐队和钢琴融为一个音响整体。莫扎特在运用三顿体验演奏慢板乐章时,钢琴和乐队会在乐章的中间段落进行交融。在终乐章的再现部,通过将钢琴与乐队更强烈的交融在一起,用这样的方式化解之前两者间的矛盾冲突从而结束整首协奏曲,也是莫扎特常用的结尾方式之一。

独奏钢琴与乐队的融合:研究多样风格与体裁

莫扎特的作品中,独奏钢琴和乐队之间的交融处理整体表现为将乐队和钢琴融为一个音响整体。整体的存在和钢琴个体、乐队个体之间形成了区别交融,对于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像和解之于莫扎特歌剧那样重要。席夫认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启蒙运动时期所具有的戏剧性对话,对话的目的是达到二者的和解,所以,莫扎特对于钢琴和乐队的交融处理,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慢乐章中的交织;二是终乐章最后解决时的交融。

(1)慢乐章中的交织。莫扎特在运用三顿体验演奏慢板乐章时,钢琴和乐队会在乐章的中间段落进行交融。如在K595当中,钢琴和乐队就进行了一次完美的交融,二者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就好像乐队不能缺少钢琴,钢琴也不能离开乐队一样,二者形成了一个整体。

(2)终乐章最后解决时的交融。在终乐章的再现部,通过将钢琴与乐队更强烈的交融在一起,用这样的方式化解之前两者间的矛盾冲突从而结束整首协奏曲,也是莫扎特常用的结尾方式之一。比如在K450、K451、K482和K595中。比如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K450的第三乐章回旋奏鸣曲式的结尾处,钢琴奏出强烈的分解主和弦,将最终的结尾推向高潮。

巴洛克独奏协奏曲的音响对比原则由于受到了体裁限制并没有形成强烈的对比,巴洛克独奏协奏曲、乐队协奏曲、大前协奏曲是相同的,形成的对比有限,无论是性格、速度、还是力度都没有明显的对比。后来独奏协奏曲快速发展起来,独奏协奏曲的插段规模相比其他扩大了,音响对比得到了提升,相比于之前的独奏,无论是调性还是力度的对比都已经加强,曲目的戏剧性和张力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调性之间的对比,极大地提升了独奏协奏曲音响对比的逻辑性,并且和利都奈罗段之间形成了抗衡。但是,无论是独奏协奏曲,还是依存利都奈罗主题进行装饰方面的变化组合,都依旧是用的是利都奈罗曲式。(www.xing528.com)

古典时期,开始注重炫技,奏鸣曲式思维与利都奈罗曲式相结合,而且音响对比形成了多层级的对比。首先,这种多层级的对比从大到小是这样一种逻辑:一是乐章间的对比(快—慢—快);二是乐章内部的奏鸣曲式思维(呈示—发展—展现);三是奏鸣曲思维各部分内部的音响对比(全奏—独奏)。其次,协奏曲的调性布局、主题素材、形成主题素材表现出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风格也会存在不同,音响对比表现得更加强烈,音乐之间的冲突也更加强烈,作曲家逐渐也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演奏的技巧越发地突出,成为独奏的主要内容,占据了音响对比的重要位置,促进了音响对比的快速发展[3]

莫扎特为协奏曲的音响对比作出了巨大贡献,加剧了音响对比的戏剧性。莫扎特在协奏曲的乐队演奏中加入了管乐器,并且推进了管乐器的发展,无论是长笛单簧管还是圆号、小号,都被莫扎特应用在了乐队演奏中,极大地提升了乐队利都奈罗的戏剧张力,而且他将管乐和弦乐进行了对比,丰富了全奏段的冲突对比。与此同时,还持续推进独奏和全奏之间的音响对比。莫扎特协奏曲的出现和发展使协奏曲各个演奏阶段的对比都成为可能,只要满足不影响钢琴独奏的前提,那么可以在任何地方突出对比。对比可以是加强戏剧性的,也可以是交融对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