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琴协奏曲体裁特性及多元风格研究

钢琴协奏曲体裁特性及多元风格研究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凭着丰高的想象力,我们的思维也会因此变得活跃而丰富,可以说生活中所见到的所有美丽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实现的,人们的思维也因为想象力的存在充满了活力与新生。对于表演者而言,音乐呈现出来的声音首先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触键时,右手可以想象古筝的抚弦技艺,用小角度触键并借助手腕的快速转动,使声音产生的效果不管是演奏方式还是音效都向筝的弹奏方式的音色靠近。

钢琴协奏曲体裁特性及多元风格研究

凭着丰高的想象力,我们的思维也会因此变得活跃而丰富,可以说生活中所见到的所有美丽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实现的,人们的思维也因为想象力的存在充满了活力与新生。在音乐演奏当中,钢琴演奏就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在演奏钢琴时,可以说想象力贯穿始终,这种思维对于演奏者而言,不管是感知层面,还是体验层面抑或是领悟层面,缺少了想象力,蕴含于钢琴作品中的形、情、意都很难得到相应的理解和释放。

(1)对声音的想象。可以说音乐是声音的一种艺术呈现,同时也是听觉层面的艺术享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所有艺术表达都是基于表达对象而言通过一定比拟、象征和模仿等形式实现听觉层面的欣赏。对于表演者而言,音乐呈现出来的声音首先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就是因为呈现出来的声音更加理性,再加上与其他乐器相比更加宽广的音域,使它在声音的表现上面可以做到丰富多彩甚至是无限,通过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将作品的意境表现出来,让钢琴在呈现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这一点甚至可以与乐队组合相媲美。由于演奏者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方式也不同,弹奏出来的音色自然也就多种多样,如同不同画家在对颜色和管线的使用一样。也正因为如此,在钢琴演奏中,表演者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空间,努力处理声音,才是为弹好钢琴奠定基础。

由于生活环境和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每个作曲家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构思,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作品所需的声音各不相同。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在处理或理解一部音乐作品时,其思维想象中应该产生与作品相关的更具感性和具体的音乐图像,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人的声音以及其他乐器所呈现出来的声音色彩。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展学生对声音产生想象力,通过对理想的声音的想象,逐渐找到正确的触摸方式,进而演奏出符合作品也符合想象的声音。

演奏者只有通过想象协作产生符合钢琴作品意境的声音效果、和声线条以及相应的立体感,在演奏实践中才能充分启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演奏的每一个音符都伴随着想象而产生,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能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与交流。钢琴专业教学应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不断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扩大他们对声音的想象力,音响动态和演奏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想象学生可以形成明显的意象关联,这种关联可以是比拟,也可以是象征,甚至还可以是模仿等,通过这样的意象,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演奏钢琴的能力与技巧。关于如何提升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通过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或触腱来寻求正确理想的声音。由于钢琴特殊的构造,使得钢琴可以对多种乐器的声音进行模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模拟乐器的独特音调和弹奏方法,再通过对作品的音色进行构思和设计,通过钢琴演奏将独特的声音移植到钢琴上,这样就能使钢琴演奏出更具韵味的声音效果。

例如,在演奏储望华先生创作的《筝箫吟》时,由于这是一首颇具古韵的音乐作品,用钢琴演奏时需联想古筝和萧的演奏音效。触键时,右手可以想象古筝的抚弦技艺,用小角度触键并借助手腕的快速转动,使声音产生的效果不管是演奏方式还是音效都向筝的弹奏方式的音色靠近。左手在中音区发出悠远而低沉像萧一样的声音,与右手配合,再加上散板部分对古筝流水般声音的模仿,形成一种极为悠长而绵延的想象意境。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聆听相关乐器的演奏,观看演奏视频,帮助学生对箫与筝的演奏及其音色建立初步认识,以便在钢琴演奏中能形成正确的声音想象,通过实跽弹奏将乐曲的意境展现出来。

另一个例子是李斯特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在这首音乐作品当中,需要学生利用钢琴来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大扬琴的声音效果。李斯特在创作这部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使用此技术为音乐增色,使钢琴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扩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扬琴的声音,并通过钢琴的音调生动地传达出来。

第二,联系自然界现象.日常现象及音响。通过对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和音响效果进行分析模仿、比较和处理,使学生处于一种探索和发现的环境当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们知道,任何一部钢琴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和声音外观,还与人类社会思想和情感也有很深练习,与此同时,很多钢琴作品还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音响也有联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不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创造性思维,找到与作品声响相符合的生效,并将其运用到钢琴的弹奏当中来。如在进行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黎明)的第一乐章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C大调主和弦反复低沉的鸣响,仿佛预示黎明破晓前的悸动。而副部主题的朴素而优美的出现,仿若天边的朝阳缓缓升起,紧接着降低一个八度演奏给人更加轻柔的感觉,形成一种“回声”般的音效。通过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探寻在钢琴演奏中如何通过音色进行相应的情景构建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演奏构思与演奏表达。

第三,作品对声音的要求不同。由于钢琴作品创作者所生长的环境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自然也会形成不同风格的音乐,这些差异也会对钢琴声音有不同要求。这也是教师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展开丰富想象,寻找最合适的声音。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由于受当时乐器的构造和性能影响,为适应不同乐器而兴起的个性化键触技术,与装饰音潮流风靡一时,用钢琴演奏巴洛克时期音乐需注意其风格审美特点,强调清晰、明亮和颗粒感较强的触技。在古典主义时期,乐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优化的钢琴性能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以往的演奏风格,这一时期的演奏更加注重轻巧的触键,快速的音阶移动,柔和优美的旋律,在风格上更加倾向清新典雅,音质、音流和音色要尽量轻巧均匀灵动。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性能的进一步完善使钢琴演奏不管是从音色层面还是层次层面都变得更加多元和完善,触键手法也更加多样化,音色变化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到了20世纪,音乐风格的多元化让钢琴演奏更加丰富。印象派音乐更加注重意境与色彩,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有一种飘逸朦胧之感;而现代音乐将打击演奏带入到了钢琴演奏当中,这种全新的演奏观念可以说颠覆了传统的钢琴演奏,这一流派的钢琴创作者认为钢琴本身就是一种打击乐器,这一流派的作曲家不再追求柔和的声音,他们利用极具力度的手指和手腕直接干脆地敲击钢琴键盘,发出的声音也颇具金属般尖锐而生硬的声音,对于现代派音乐而言,钢琴的作用不再歌唱,而是以打击乐器一样发出严格而准确呐喊。(www.xing528.com)

学习期间,学生应广泛涉猎不同种类的演奏与音响音色,并将这些出色的声音收集并铭记,对于一些音乐大师演奏的声音,在欣赏的同时也要牢记,这对于之后的演奏实践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对象,通过对这些经典声音进行识别、模仿和分析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声音标准。之后在演奏钢琴作品前,通过了解和分析钢琴作品的具体风格,进而产生相应的声音想象,在演奏实践中,将演奏的声音与想象中的标准声音进行比较,与此同时,还要对声音音色进行不间断的调整,直至达到符合想象中声音的标准为止,此时的演奏状态也应该是理想的。

(2)标题音乐的想象。通常而言,标题钢琴作品的创作目的比较明确,往往是作曲家根据特定的文学作品、民间诗歌历史传说而创作,或者是作曲家对某些文学情节有了预先拟定,进而创作的钢琴作品,在标题钢琴作品中,标题的作用非常明显,它往往起到了揭示音乐的本质的作用,标题某种程度而言是钢琴作品的一种诗意的描绘说明,目的就是为观众设立一个特定的环境,让观众身处其中并自由想象。标题就是在器乐曲音乐中添加的易于理解的前言、序言或介绍,其目的就是为听众设立一个特定的音乐环境,避免听众产生错误理解和想象,在这个音乐环境中引导并帮助听众将注意力投放到所营造的环境或思想当中来。某种程度上讲,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标题钢琴作品为其提供一种特定的理性的想象体验引导,由于参照较为丰富,对音乐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大学生在理解层面是有一定长处的,只需要教师的稍加点拨,就能够充分了解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并且可以轻松地获得与音乐演奏相关的清晰生动的音乐联想。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韦伯创作的《邀舞》,韦伯就是在明确构思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创作了这部作品,并由他亲自书名,这部作品的情节共有这么几部分:①一位绅士在一个相当热闹的舞会上邀请一位淑女共舞;②少女并没有马上接受,犹豫不决,表现在乐曲中就是用休止符将少女此刻的心理描绘得细致入微;③绅士再次热情相邀;④少女羞涩答应;⑤两人相谈甚欢;⑥等待舞会开始;⑦舞会开始,首先开是一首欢快的圆舞曲,欢快热烈的圆舞曲使钢琴演奏出浓郁而华丽的音调,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⑧接下来的圆舞曲轻盈典雅,此时营造的气节奏铿锵,将舞会上绅士的飒爽英姿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作曲家的情节概念去把握和理解作品,这样就很容易把握作曲家创造的音乐形象,之后再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为音乐演奏的二度创作营造一种创造性思维空间。当然,标题的存在虽然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但标题音乐作品因为作曲家经常在作曲时扔掉细节,只抓住这些主题的精神特征,因此与文字内容相比标题显示的内容就很模糊,仅靠文字理解和诠释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相当差距。此外,音乐具有自己的规则和表达方式,过分强调使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可能会导致演奏过于直观、简单,甚至变得庸俗,很难形成让人投入其中的意境。因此,必须将学生的想象力融入钢琴教学中。标题音乐所揭示或暗示的艺术概念必须根据音乐表达的规律和手段以及专有开发的逻辑进行组织,以发展音乐的个性化想象力。

(3)无标题音乐的想象。抽象、更笼统的形式给演奏者营造出一种更加便于想象的空间。作曲家希望听众通过音乐的表达感受自己的感情与心灵,并在音乐中敞开心怀,而不是局限于作品的标题。无标题音乐作品之所以没有标题提示,主要是因为作曲家是为了抒发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表演者在演奏这类作品时,主要就是依靠声音感知以及内在的情感体验来扩展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由于乐谱中的音符无法表现情感认知,因此无法记录作品中包含的各种音乐思想。这就需要表演者根据自身的情感经验进行创意表现,才能挖掘乐谱中隐藏的情感和想法,并进一步充实或丰满。

因此,表演者需要发散他们的想象力,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演奏者而言,想象要有一定的根据,不能凭空产生,一定要基于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结合个人感觉和经验以及特定的生活经历,再结合演奏者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经历,展开对音乐作品的探究与分析。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研究作曲家与创作相关的一些信息,例如历史背景,社会生长环境,生活经历等,最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作曲家相关的其他作品,这样就能对作曲家的整体音乐风格和创作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些信息最终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文化积淀,为营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基础和机会,并使学生的想象力向丰富、更活跃和多面方向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此时的想象力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多样性,例如,在对同一首钢琴作品进行演奏时,由于学生自身方面存在文化背景、个性和理解层面的不同,每个学生对作品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所处的时间和心境产生了变化,对于作品的理解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演奏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次演出都会形成一种全新的版本。

简而言之,想象力对于音乐表演中的钢琴演奏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心理因素,大学生钢琴演泰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扩展和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或经验,再加上知识积累和形象体验,将这些已经掌握的信息创新性得运用到钢琴音乐的演奏当中来,这不仅能使钢琴音乐重获新生,由于思想层面的投入,也让演奏出来的音乐更能打动人心,这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既实现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钢琴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